腹股溝疝
是指發生在腹股溝區的腹外疝,可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兩種:
腹股溝斜疝
多見于嬰幼兒和中年男子,右側多見。起初癥狀不明顯,僅在站立、行走或劇烈咳嗽等腹內壓力增高時出現腹股溝區腫脹和輕微疼痛,以后在腹股溝區或陰囊內可有復性包塊,平臥或用手推后腫塊消失。可發生嵌頓、絞窄。
腹股溝區可見腫塊,墜入陰囊則多呈梨形,上端小、下端寬大,質軟,咳嗽時觸及包塊,有沖擊感。平臥或向外上方推擠時,包塊可還納、回納后按住內環口,令患者咳嗽,以增加腹壓,包塊不出現。
腹股溝直疝
多見于老年體弱者,特別是伴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慢性支氣管炎和習慣性便秘者易增加腹壓而導致本病,表現為站立時腹股溝內側隆起,無疼痛及其它不適。
站立時腹股溝內側可見一半球形的包塊,不進入陰囊,平臥后可自行消失,常可在內環處觸及到明顯的腹壁缺損和薄弱。
股疝
多見于中年以上的經產婦女,一般癥狀輕微,易被忽略,當久站立或咳嗽使映內壓增高時,略有墜脹感。若出現局部劇烈的疼痛,要考慮嵌頓和絞窄的可能。
股疝的疝塊一般位于腹股溝韌帶下方的卵圓窩處,呈半球形隆起,體積不大,由于疝囊頸較狹小,咳嗽無明顯沖擊感。易發生嵌頓和絞窄。
臍疝
臍疝多見于小兒和肥胖的經產婦女。小兒臍疝在啼鬧,便秘時臍部出現半球形包塊,無其它不適。成人臍疝可發生腹痛、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小兒臍疝一般不超過2厘米,多在臍部上方可觸及腹壁的缺損,成人臍疝不易還納,可觸及疝環或臍部的腹壁缺損。當發生嵌頓時疝塊變硬,出現腹痛和腸梗阻的表現。
切口疝
有手術史。站立、行走、咳嗽、腹部用力時,腹壁切口處有腫塊突出,可伴有消化不良, 腹脹、腹部隱痛等不適。檢查時腹部切口可見手術瘢痕處隆起,可能及質軟的腫塊,站立明顯,平臥后消失,并可觸及加周圍的腹肌裂開、腹壁缺損,及疝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