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發生在幼兒身上不同于成人,因為幼兒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學習表達的過程。2、3歲的幼兒正是言語發展的起步階段,掌握的詞匯量很少,表達能力有限。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要選適當的詞匯,這對他們來說,是要有些困難的。因此,他們完全可以表現出猶豫、吭哧、停頓和重復。應該說,這時的口吃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口吃癥狀,更不屬于病理范圍。一般在五歲之前不治自愈,也有的孩子可能在慌忙時有些口吃,但通常不至于影響交往。爸爸媽媽過于緊張,過于關注、急于糾正等都是不妥當的。
連發性口吃
這是很輕微的一種,講話時,某一字有連續發出的現象。例如:“你……你……你……昨天到哪里去了?”或:“我……我……我……想去看電影?!边@類口吃,兒童或初期口吃患者較多。
往復性口吃
一句話中的詞音講過以后又重復再講。例如:“我昨天到……昨天到……百貨公司昨天到……百貨公司……百貨公司買東西。”或:“這支鋼筆……這支……鋼筆……質量……這支鋼筆……質量……質量很好?!?/p>
無義摻音口吃
這是在用詞內容要摻進一個不必要的字音,如:“你(阿)到(阿)哪(阿)里(阿)去?”這類口吃兒童較多,十分難聽。
中阻性口吃
一句話開頭幾個字尚能勉強地、較順利地說出,但到了中途碰到自己平常所最難發、畏懼的字音,心中發急,呼吸紊亂,語言突然在中途受阻。例如:有的患者最怕發“人”字和“老”字,遇到它們就會說成:“昨天我約了朋友到人、人、人、人民電影院去看電影,碰到老、老、老、王同志。”
強直性口吃
一句話剛說了幾個連發性口吃,心里一緊張,口舌就好象僵住了,即使是平時較容易的音也發不出來,這時有些患者甚至會手腳發冷,處于痙攣狀態。
難發性口吃
每句話開始的第一個字音就無法說出,一句話雖然在大腦中翻來復去想了好多遍,做了好多準備,但一開口反而急得兩眼直瞪,鼻翼翕動,遍身用力,呼吸紊亂而急促,盡管為了一句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喉頭發生沉悶、低微的“嗯”“嗯”“嗯”的聲音,例如:“嗯、嗯 、嗯、……嗯、嗯、嗯、你、你、你……”。
伴隨性口吃
這是在講話前或講話中途,遇到上述幾種情況時出現的伴隨運動。有的搖頭晃腦,有的手舞腳跺,有的急得臉紅耳赤,甚至汗流滿面。這種伴隨運動,每個口吃患者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只要第一音借助一下,以后就能流暢順利了,有的則不行,說了三五句,就要借助一下,形象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