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先天梅毒 其發病癥狀相當于后天二期梅毒。
(1)一般表現
嚴重的病例出生時可早產,出現肝脾腫大、全身皮損、貧血、血小板減少等表現;也有出生時表現正常或僅有低出生體重,在生后3 周左右出現臨床癥狀,表現為發育、營養差,體重不增,消瘦、反應低下,皮膚皺褶、老人貌,發熱、貧血、病理性黃疸、血小板減少等表現。
(2)皮疹
皮疹與后天二期梅毒相似,常見斑疹、丘疹。皮疹數目多、分布廣、不痛不癢,且有多種形態:
①斑疹(玫瑰疹)
多見于肢端掌跖部,呈深紅色或銅紅色。在口周、唇周和肛周者常呈放射狀糜爛,愈合后形成特征性的放射狀瘢痕,具有診斷意義。
②丘疹性梅毒疹
可發生于全身各處。
③扁平濕疣型
是丘疹性梅毒疹發生于潮濕易磨損部位、融合而成的特殊形態,多見于肛周和外生殖器部位,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可有糜爛及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④梅毒性天皰瘡
較常見,多在掌跖部發生豌豆大小膿皰,基底呈暗紅色或銅紅色,破潰后糜爛,有特征性。
(3)鼻炎
梅毒性鼻炎在黏膜損害中最常見,可見鼻黏膜肥厚、腫脹,有漿液性或膿血性分泌物及結痂,致鼻腔狹窄、堵塞,患兒呼吸及吸吮困難,為先天性梅毒的特征之一。嚴重者可使鼻骨和鼻軟骨受損致鼻根下陷形成馬鞍鼻。
(4)骨骼損害
以骨、軟骨炎及骨膜炎最常見,骨髓炎及骨膜炎引起肢體劇烈疼痛而使肢體呈假性癱瘓。
(5)其他
肝脾腫大、病理性黃疸和全身淋巴結腫大。淋巴結以肱骨滑車上淋巴結腫大最顯著,還可有低蛋白血癥、全身水腫、毛發脫落、脈絡膜視網膜炎等。
2.晚期先天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表現在新生兒期較少見。多發生于2 歲以后,最常發生于7~15 歲。其表現與后天三期梅毒相似,可分為2 組:
(1)永久性標記
為早期(包括在母親子宮內)或晚期病變對身體發育造成的損害所遺留,已無活動性,但具有特征性,如前額圓凸、佩刀脛(脛骨中部前緣骨膜增厚)、特征性的郝秦生齒(Hutchinson 齒,上切牙下緣狹窄有半月形凹陷)、桑葚齒、馬鞍鼻、口腔周圍放射狀皸裂和瘢痕、鎖胸骨關節質肥厚及視網膜炎等。
(2)活動性損害
具有活動性損害所致的臨床表現,包括實質性角膜炎(單側/雙側角膜深在性浸潤,角膜混濁,影響視力)、神經性耳聾、腦脊液異常變化、肝脾腫大、鼻或腭樹膠腫、關節積水、骨膜炎、指炎及皮膚黏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在早期較少見,可有腦膜腦炎或腦積水,腦脊液中細胞數增多,蛋白升高,梅毒血清反應陽性。晚期神經梅毒罕見。
3.先天潛伏梅毒
先天梅毒未經治療,無臨床癥狀、血清反應陽性,年齡小于2 歲者為早期,大于2 歲為晚期先天潛伏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