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腺瘤引起的神經癥狀直接與腫瘤大小及其生長方向有關,一般無分泌功能腺瘤在確診時往往腫瘤體積已較大,多向鞍上及鞍外生長,臨床神經癥狀多較明顯,分泌性腺瘤因早期產生內分泌亢進癥狀,確診時大多體積較小,腫瘤多位于蝶鞍內或輕微向鞍上生長,臨床不產生或僅有輕微的神經癥狀。
垂體腺瘤瘤細胞的倍增時間為100~700天,故腫瘤生長緩慢,這種生物學特征決定了垂體腺瘤一般起病潛隱,早期可無癥狀,有的腫瘤甚至自始至終沒有癥狀,死后尸檢始被發現,垂體腺瘤主要有顱內神經功能障礙及內分泌功能障礙兩方面表現:
一、頭痛
早期頭痛是由于腫瘤向上生長時,牽拉由三叉神經第1支支配的鞍膈所引起,頭痛位于雙顳部,前額,鼻根部或眼球后部,呈間歇性發作,腫瘤穿破鞍膈后頭痛可減輕或消失,晚期頭痛可能由于腫瘤增大影響顱底硬膜,動脈環,大血管,大靜脈竇等痛覺敏感組織所引起,如涉及由三叉神經或后組腦神經供應的硬腦膜,則頭痛位于前頭部或后枕部,腫瘤向第三腦室生長,阻塞室間孔引起顱內壓增高,可引起彌漫性頭痛。
有時腫瘤內出血或腫瘤的囊腫破裂可引起急性劇烈頭痛,GH腺瘤引起的頭痛明顯而頑固,大多為全頭痛,原因除腫瘤向上生長牽拉鞍膈外,主要是因為整個顱骨及硬膜增生,牽拉刺激感覺神經所致。
二、 視神經受壓癥狀
垂體腺瘤向上方生長可將鞍膈頂高或突破鞍膈向上壓迫視神經交叉而產生視力,視野改變等。
1、視野改變
視交叉與垂體的位置變異較大,故視野變化頗不一致,由于視網膜纖維及黃斑纖維在視交叉中的排列又有一定位置,因此產生視野缺損亦有一定順序,腫瘤由鞍內向上生長可壓迫視交叉的下方及后方,將視交叉推向前上方,甚至將視交叉豎起,此時首先受壓迫的是位于交叉下方的視網膜內下象限的纖維,引起顳側上象限視野缺損,腫瘤繼續生長可累及視交叉中層的視網膜內上象限纖維,因而產生顳側下象限視野缺損,此時即為雙顳側偏盲,有時因視網膜內上象限的纖維有一部分混雜在不交叉的纖維中,位于視交叉側面,故在顳側偏盲中可保留小片視野,稱“顳側小島”。
2、視力改變
視力的減退與視野缺損并不平行,兩側也不對稱,常到晚期才出現,并可發展到失明,這主要是視神經原發性萎縮的結果。
3、視盤改變
由于視神經受壓及血循環障礙,大多數病人有視盤原發性萎縮,且多為雙側同時開始,但程度不等,少數可一側先開始,萎縮多先由鼻側開始,少數病例因有阻塞性腦積水,顱內壓增高,視網膜靜脈回流發生障礙,可出現視盤水腫,但如已發生視盤原發性萎縮者,即使再有顱高壓,也不致產生視盤水腫,因為此時視神經周圍的蛛網膜鞘已被閉合,阻止了視盤水腫的出現,少數病例腫瘤偏于一側,可產生患側視神經原發萎縮,對側視盤水腫(Foster-Kennedy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