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圍可能更廣泛,還包括炎癥、栓塞等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臨床中常常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1987年~1993年我國多省市35~64歲人群調查(中國MONICA)發現,最高發病率為108.7/10萬(山東青島),最低為3.3/10萬(安徽滁州),有較顯著的地區差異,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為1.59%,農村為0.48%,合計為0.77%,呈上升趨勢。
冠心病在美國和許多發達國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趨勢。得益于60-80年代美國所進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險因素和改進心肌梗死的治療。2009年中國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為94.96/10萬,農村為71.27/10萬,城市高于農村,男性高于女性。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了解并干預危險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此外,與感染有關,如巨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
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
臨床表現
1.癥狀
(1)典型胸痛
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
疼痛從胸骨后或心前區開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頸部、下頜、牙齒、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由冠脈痙攣所致,也稱變異型心絞痛。
如胸痛性質發生變化,如新近出現的進行性胸痛,痛閾逐步下降,以至稍事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甚至休息或熟睡時亦可發作。
疼痛逐漸加劇、變頻,持續時間延長,祛除誘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此時往往懷疑不穩定心絞痛。
心絞痛的分級:國際上一般采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分級法。
?、窦墸喝粘;顒?,如步行,爬梯,無心絞痛發作。
?、蚣墸喝粘;顒右蛐慕g痛而輕度受限。
?、蠹墸喝粘;顒右蛐慕g痛發作而明顯受限。
?、艏墸喝魏误w力活動均可導致心絞痛發作。
發生心肌梗死時胸痛劇烈,持續時間長(常常超過半小時),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并可有惡心、嘔吐、出汗、發熱,甚至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
(2)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癥狀并不典型,僅僅表現為心前區不適、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某些患者可能沒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3)猝死
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冠心病表現為猝死。
(4)其他
可伴有全身癥狀,如發熱、出汗、驚恐、惡心、嘔吐等。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現2.體征心絞痛患者未發作時無特殊?;颊呖沙霈F心音減弱,心包摩擦音。并發室間隔穿孔、乳頭肌功能不全者,可于相應部位聽到雜音。心律失常時聽診心律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