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特別是經常的、重度的反流,可引起的健康危害絕不可低估,應重視3個方面:
(一)反流物損害與破壞食管黏膜屏障,會引起黏膜炎癥、糜爛,甚至發生潰瘍、出血,這些病變如不能及時痊愈,日久可導致食管狹窄,影響進食,甚至在病變部位發生細胞類型轉換,由柱狀上皮細胞代替正常的鱗狀上皮細胞,形成所謂的“巴立特(Barrett)食管”,后者已被公認為是食管癌的癌前狀態。要說明的是,并非有燒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等典型癥狀的患者都有食管黏膜明顯炎癥,其中大多數患者內鏡檢查無肉眼可見的食管炎癥,可能的解釋是這類患者的癥狀與食管黏膜對反流物中的損害因素具高敏感性有關。
(二)反流物尚可侵蝕咽部、喉部聲帶和氣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
(三)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骨后疼痛易和心絞痛混淆,誤診率很高,導致一些病人長期接受針對冠心病的藥物治療,浪費醫療資源。文獻提示,30%~60%被疑為心絞痛的胸痛病人是食管源性胸痛,其中80%系胃食管反流病。
診斷與治療
依據癥狀與內鏡及X線檢查,基本可作出胃食管反流病診斷并排除有關的其他疾病,有條件時可作24小時食管pH測定,可對胃食管反流診斷提供強有力的證據。酸灌注試驗也有相當高的診斷價值。反流物中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因素主要為胃酸與膽汁酸,故藥物治療最常用奧美拉唑或法莫替丁等抑酸劑降低胃酸。鋁碳酸鎂或硫糖鋁能直接中和部分胃酸,并能減輕膽汁酸與蛋白酶對黏膜的損害,又是良好的黏膜保護劑。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物能增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抑制反流。以上3類藥物可視個體情況選擇和配合應用。生活上應注意戒煙限酒及不吃酸辣食品,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少吃脂肪,3餐不過飽,睡前3小時勿進食,餐后保持直立體位。不穿緊身衣,肥胖者應減肥。必要時可將臥床頭部抬高15~20厘米,可有效防止或減輕夜間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