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于機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肝組織所造成的一組疾病,其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發病可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如關節病和關節周圍腫脹等,因此曾有人稱之為狼瘡性肝炎。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2002年1月~2005年7月本科共收治自身免疫性肝病10例,治療藥物主要為強的松,現將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2~66歲,5例以慢性肝炎起病,4例以急性肝炎起病,1例以暴發性肝衰竭起病,主要臨床癥狀有乏力、食欲不振、腹痛(10%~20%)、發熱(20%),多數患者在作出診斷時即有黃疸,近半數有肝脾腫大。
1.2 治療方法
應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口服治療,每日30~40mg,4~6周后漸減量,同時加用硫唑嘌呤每日50~100mg 以維持療效。一般開始治療數日至數周血液生化可有明顯的改善,肝臟組織學改善要晚3~6個月。但是,即使經過2年激素治療達到緩解,包括組織學恢復正常者,在停藥后仍有較多患者復發,因此,不宜過早停藥,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
2 觀察及護理
2.1 消化道潰瘍的觀察
長時間應用強的松,可導致機體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降低胃腸黏膜的抵抗力,誘發或加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本科有2例出現嘔吐咖啡色液體,處理方法為胃腸減壓,按醫囑應用立止血、洛賽克等藥,密切觀察患者腹痛、嘔血、黑便等癥狀變化,及時記錄引流液量、色、性狀,并監測大便潛血,經上述處理后,患者無再次出血[1]。
2.2 感染的預防
長時間應用強的松治療,可抑制機體免疫系統,使患者抵抗力急劇下降。因此,預防感染是護理的重點。本科有2例患者在治療次日T>38℃,查血常規示白細胞升高,除根據醫囑應用抗生素外,在護理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醫源性感染;每4h監測體溫1次;加強口腔護理、翻身、皮膚護理,保持病室空氣流通,限制探視人員;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證營養及能量的供給。經上述處理后,患者感染基本得到控制,2天后體溫恢復正常。
2.3 其他不良反應
強的松屬于皮質類激素,短時間內大劑量使用還可出現眩暈、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精神異常、電解質紊亂等副作用,但均為一過性表現,停藥后即可恢復。因此,用藥前需要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介紹用藥目的、方法、必要性,講明藥物的治療作用、毒副作用、注意事項,并定期協助醫生做好患者的血生化、尿常規等檢查,監測血糖和血壓,根據測定結果給予降血壓、降血糖、補充電解質等處理。本科病例中有3例出現頭暈,測BP 142/98mmHg以上;1例出現血糖升高;另有2例出現低血鉀,均經對癥處理后緩解。
3 心理疏導
該病好發于女性,男女比例為1∶4,發病年齡高峰為10~30歲及40歲以上。此病屬于慢性病,治愈率低,患者情緒常表現為焦慮、悲觀和失望的心理狀態,護士應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與患者的密切接觸,了解其心理動態變化,介紹成功病例,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指導家庭關心與支持,減少外界不良刺激。通過以上心理疏導措施,患者情緒穩定,開始面對現實,消除顧慮,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護理就為您介紹到這了,如您想了解更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請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專家會為您詳細解答。最后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