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一個中醫學名詞,偏癱是中風的最常見的表現之一,能夠引起中風的常見原因也就是引起中風偏癱的常見原因。中風偏癱是最常見的中風后遺癥。它是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偏癱病人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
1、保持肢體處于正確、良好的姿勢和體位,防止患肢攣縮和關節脫位變形。仰臥位時,可用軟墊或棉墊支持患側的頭、肩、臂、髖部,使患肢處于外旋、外展位,側臥位時應注意患肩、髖不能壓在身體下面,患側上肢伸向前,患髖伸直,經常變換體位,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防止褥瘡的發生。
2、給予患肢感覺刺激,采用按摩、推拿、搓、滾、搖等手法,刺激關節運動,協助患者用健肢帶動患肢在床上活動,如上肢抬舉,左右轉動,雙手抓握,下肢的內收屈髖、屈膝、伸髖、伸膝、跪屈以及協助患者做骨盆旋轉運動,左右翻身等,逐漸使病人由被動運動過渡到自主運動。
3、主動鍛煉和被動活動相結合,全身和局部活動相結合,床上活動和離床活動相結合,循序漸進地進行拉繩、提物等活動,逐漸適應坐、立等體位改變,然后借行杠、拐杖、手杖起立,直至獨立行走;手功能訓練要練習持筷、握筆、刷牙、洗臉、梳頭、持湯匙、穿脫衣服、寫字等。
總之,中風患者的肢體功能鍛煉應在病情穩定后即開始實施,根據病情程度,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盡早使病人早坐位、早立位、早離床、早開始日常生活活動,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肌力、恢復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