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臨床表現
體癬病變皮有輕度炎癥,發生單個或多個紅色針頭大小的丘疹或水皰,由于病菌侵入表皮后一般只寄生于角質層,所以只在局部引起輕度的炎癥反應,初起為紅丘疹或小水皰,繼之形成鱗屑,再向周圍逐漸擴展成邊界清楚的環形損害,邊緣常可見丘疹,水皰,表面一般無滲液,邊緣具有活動性,不斷擴展,中央則趨于消退,因而有圓癬或錢癬之稱,有的環形皮損內還可以再出現環形的丘疹,水皰,鱗屑,繼而呈同心環形損害,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體癬皮損大小不定,一般直徑0.5-5cm之間。可單發,也可數片,并互相融合。損害多發生于潮濕多汗、易受摩擦的部位,如腰圍、腋窩等處,亦可發生于軀干和四肢,發生于面部者較少,且表現常不典型。日久皮損可變暗紅,其上有細薄鱗屑,局部可有色素沉著。患者常有瘙癢,由于搔抓,局部皮膚呈苔蘚樣變化。由于病原菌的不同,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紅色毛癬菌引起者,病程較慢,皮損多見于面部軀干行四肢,皮損廣,類似播散性神經皮炎表現。石膏樣毛癬菌常在股部、腋窩及乳房下等潮濕部位,愈后留有色素沉著。羊毛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廣泛,數目多,炎癥明顯,周邊有水皰、膿胞、鱗屑及結痂。
體癬并發癥
體癬患者可并發細菌感染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的體癬則多見于面頸和上肢常與頭癬并發可能是由于患者搔抓頭皮或梳頭將病菌傳播到以上部位而引起感染。
常見的并發癥為細菌感染所引起,如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結炎、小腿丹毒和蜂窩組織炎。誘因為用手搔抓患處或鞋襪摩擦患處,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病。因此,體癬患者對于患處發癢,最好不要手去抓癢,而應改為用癬水或酒精擦患處以止癢,這樣既有治療作用,又可防止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