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室性心動過速發作時間長短可分為持續性室速(發作時間超過30s,需藥物或電復律始能終止)和非持續性室速(發作時間短于30s,常能自行終止)。按室性qrs波群形態可分為單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針對不同的病癥類型,日常的治療方法與護理工作也會各自不同。
關于藥物預防治療的選擇
ⅰ類抗心率失常藥物抑制室性心律效果較好,但不能預防猝死,長期應用可增加死亡率,不能作為預防藥物。
ⅱ類β-受體阻滯藥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不強,但卻有明顯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臟驟停及猝死。
ⅲ類藥物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室顫動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并預防猝死,延長生命,因此,對預防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其代表為胺碘酮。ⅳ類鈣拮抗藥的維拉帕米及地爾硫對預防維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發作有效。抗心律失常藥物可以與埋藏式心室或心房起搏裝置合并,治療室性心動過速。
藥物治療擇優方案
胺碘酮是苯并呋喃微生物,是一種廣譜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尤其應用于惡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預防
室性心動過速是十分嚴重的心律失常,必須進行預防。應努力尋找及治療誘發與維持室性心動過速的各種可逆性病變,例如缺血、低血壓與低血鉀等。治療心衰有助減少室速發作的次數,竇性心動過緩或房室阻滯時,心室率慢,易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可給予阿托品治療,或應用人工心臟起搏。
禁用延長心室復極的有關藥物(如異丙腎上腺素等兒茶酚胺類藥物和阿托品等),因為可使q-t 間期延長,t、u 波增大,促發tdp 的發生。患者應避免劇烈的、甚至不劇烈的體力活動,有刺激的聲、光及情緒激動等。對患者家族應普查,以便及早發現“隱性”患者。對q-t 間期延長而無暈厥發生者應給預防治療,服用β受體阻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