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護理對策
淺談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護理對策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兒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病人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病人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患兒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病人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病人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宜給病人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病人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病人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病人,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加強的松1片慶大酶素1支調勻涂于口腔糜爛部位,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患兒的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5、病情觀察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患兒,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藥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范圍。
密切觀察患兒血壓心率及有無神經系統異常改變,如神昏驚厥四肢抖動等。
準確記錄24尿量及大便的量、性狀,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如果沒有任何的并發癥出現,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愈。
專家表示,手足口病防控難度較大,缺乏特異有效的防控措施。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均為傳染源,病人在潛伏期就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且有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目前,手足口病沒有疫苗和特異性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