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了13例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經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術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講解介入治療的目的、方法以及術中如何配合,消除疑慮。術后密切觀察血壓變化,監測尿量及腎功能,對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腎動脈血栓等并發癥予以嚴密觀察。本組11例術后血壓及腎功能逐漸恢復,本組2例失敗,其中1例支架留置術后再狹窄,另1例球囊括張后腎功能未恢復,最終進行了腎移植。介入治療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護理措施是介入成功治療腎動脈狹窄患者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放射學 介入性 球囊擴張術 支架
腎動脈狹窄可以是先天發育異常或繼發性。發育年齡一般小于30歲或大于50歲,腎動脈狹窄可以為單側性或雙側性,狹窄程度大于50%以上時可以影響腎臟血流灌注,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時,腎臟分泌腎素和血管緊張素而導致高血壓。臨床表現為藥物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持續高血壓導致腎動脈進一步狹窄,進而引起腎臟灌注減少,腎功能損害。經皮腎動脈成形術最理想的適應癥是單側腎動脈短段、單發、無鈣化的次全狹窄,狹窄度大于60%腎功能降低,但腎萎縮不明顯,健側腎內小動脈未出現彌漫性硬化表現。
現將我院13例腎動脈狹窄患者行動脈內血管成形術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介入治療中心已對13例腎動脈狹窄患者行腎動脈成形術,男8例,女5例,年齡19-58歲,病變均為單側腎動脈狹窄,狹窄度大于60%。本組患者臨床表現為血壓升高,少尿、低血鉀,血尿素氮、血肌苷升高,經腎動脈造影確診為腎動脈狹窄。
1.2 介入治療方法簡介
局麻后經股動脈穿刺,插入7-9F鞘管或指引導管,肝素3000IU推注。先用Cobra導管造影、測壓,后通過導絲交換,選擇5-6mm直徑合適長度的球囊導管對狹窄段進行擴張3-5次后,重復造影和測壓。本組有5例擴張不滿意,遂放置5-6mm直徑、2cm長的Wallstent支架。
1.3 轉歸
本組2例失敗,其中1例支架留置術后再狹窄,二次擴張后腎功能恢復不良,最終做了腎移植手術。另1例球囊括張后腎功能未恢復,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為急性血栓,溶栓治療無效,也進行了腎移植。余11例狹窄兩端脈壓差由治療前大于30mmHg至治療后小于10mmHg;腎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血壓下降,收縮壓從165mmHg降至136mmHg,舒張壓從98mmHg降至82mmHg;尿素氮從26.73mmol/L下降至12.96mmol/L;血肌苷從743.4umol/L下降至218.2umol/L;尿量恢復正常,未出現臨床癥狀,均康復出院。隨訪5個月至2年,9例停用降壓藥而血壓正常,2例減少降壓藥用量而控制血壓穩定。本組9例腎功能正常,2例血肌苷輕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