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高不下。一般來說,強迫癥的臨床癥狀并不是十分的典型,當然也不是十分的明顯,特別是在早期,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嚴重。從而容易對強迫癥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不過,幸而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之下,強迫癥的治療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得了強迫癥的癥狀不用愁,讓權威專家講述關于強迫癥疾病的一些相關常識:
1.對癥狀做認真、細致的評估。制定出可行的護理計劃。
2.把握并熟練地應用森田療法和行為矯正療法,協助醫生做好治療。幫助病人體驗積極的生活。指導病人改變消極的生活態度而將其行為逐漸投入到向上的、有建設性的生活中去。
3.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要幫助病人找出自身性格上的弱點。指導病人完善人格的科學方法,尋求良好的支持系統的幫助。
4.心理護理以支持療法為主要內容。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焦慮情緒。
5.對癥護理如對失眠病人的護理、對皮膚損傷病人的護理、對自殺病人的護理等。
主要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1.睡眠型態紊亂表現入睡困難,與強迫思維有關。頑固的強迫觀念,使病人上床后不能很快入睡,在床上輾轉反側或下床往返走動。表現焦躁不安,要求服藥入睡。晨起可有精神萎靡、倦怠、面色不佳、反應遲緩、打哈欠、留意力不集中等睡眠不足的表現。護理措施
評估病人的睡眠情況包括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入睡時間、醒來的時間,使用鎮靜藥物的情況。要正確記錄睡眠時間,做好交班,并制定出可行的護理措施。
白天督促病人多參加工娛療。使病人產生疲乏感、勞累感、晚間有助于改善睡眠。
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睡前用熱水泡腳、飲熱牛奶、推拿涌泉穴等方法。另外,說服病人不可因懼怕入睡困難而早早上床,這種作法只會加重強迫癥狀。
為病人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拉好窗簾、關燈,維持病室的安靜,制止其他病人聊天干擾病人睡眠。
2.有暴力行為的危險與悲觀和絕望感有關。
有自殺觀念和行為出現,多見于疾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情況下。由于癥狀的反復發作,使病人不能像凡人一樣生活。這種無用感會使病人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嚴重者可出現自殺觀念和行為。有時病人的言語中流露出來,有時出現一些跡象如藏藥、藏危險物品的行為。另外,若工作職員對病人使用粗暴的言語和行為去干擾,制止病人強迫行為,有時會嚴重地傷害病人的自尊心,打破病人的“平衡”。而更加重自卑和無用感,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過激行為。這是護理技巧的不良使用給病人造成的負性心理反應。護理措施
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以支持心理治療為主要內容,堅定病人的治療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時,及時予以肯定,鼓勵病人,讓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對病的康復抱樂觀的態度而不是絕望。
與病人建立有效的溝通,了解病人的內心體驗、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緒反應類型,有助于及時、正確地把握病人的情緒變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預防問題的發生。
留意溝通技巧,講究語言的使用。避免使用中傷性的語言和使用粗暴的行為去制止病人的強迫動作和行為。如強迫將病人保護起來而不做任何的解釋,或斥責病人“煩死了”、“假干凈”等。要防止傷害病人的自尊心,考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對有強烈自殺企圖和行為的病人進行保護性約束時,要向病人講清保護的目的。否則,病人會誤解為保護是對他的懲罰而加重與醫護的對立情緒而出現極真個行為反應。按“防自殺護理常規”護理。
3.皮膚完整性受損表現為皮膚損傷與反復洗滌有關。
頻繁、長期的強迫洗滌,損傷了皮膚部位保護層,使被洗滌處的皮膚--手、臉等部位皮膚干燥、鼓裂、紅腫、失去彈性,皮膚的營養度降低及發生感染等。護理措施
逐日對病人洗滌處皮膚的健康情況做具體、認真的評估。了解其損傷的程度,并做交班記錄。
讓病人使用性質溫順、刺激性小的肥皂。臨睡前,在皮膚上涂以護膚的營養霜或藥膏。對水的溫度進行控制--不能過熱,以防燙傷;不能過冷,以防凍傷。
為病人制定逐日的活動計劃。督促病人多參加工娛療。盡可能避免讓病人在有水的地方停留過長的時間,以減少病人洗滌的次數和時間。
營養豐富的食品有助于進步機體和皮膚的抵抗力。可以預防皮損的損傷。
平時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可以危害我們的因素,我們要避開這些致病因素,找出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夠使患者在治療后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患者必須知道這種方法,不然治療效果就會打折扣。這種疾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威脅已經很大,所以我們要做好疾病的保健與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