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期癥狀:發病前1~3周常有低熱、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適等癥狀。
典型癥狀及體征:臨床上由于病變的部位不一而有不同的表現。
1.皮膚癥狀
以下肢大關節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現對稱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樣紫癜為主,主要分布于下肢的伸側和臀部,常為對稱性,少數累及面和軀干部。紫癜可突出皮面、伴輕微癢感,初為鮮紅色,繼而為暗紅色、褐色,亦可以表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多形紅斑,甚至潰瘍壞死和出血性大皰等。皮疹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分批出現,亦可反復發作,有的可伴有局限性或彌漫性水腫,如頭部、面部、眼瞼等。皮膚紫癜通常約經過2周而漸消退。
皮膚紫癜
皮膚和粘膜出血后顏色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不退色,以后逐漸變淺,至兩周左右變黃而消退。
2.關節癥狀
臨床稱關節型。關節可有輕微疼痛至明顯的紅、腫、痛及活動障礙,可有單個或多發性、游走性關節腫痛或關節炎,有時局部有壓痛,病變常累及大關節,以膝、踝、肘、腕等關節多見,可呈游走性,常易誤為“風濕病”。主要是關節周圍病變,可反復發作,但不留關節畸形,此癥又稱Henoch-Schnlein型,在兒童病人中有關節癥狀同時多伴有陰囊累及,可幫助辨別診斷非典型的過敏性紫癜。
3.消化道癥狀
約2/3患者可出現,由于血性液體滲入腸壁,腹痛常呈絞痛,多位于右下腹和臍周,亦可遍及全腹,但很少出現腹肌緊張,可伴有惡心、嘔吐、便血和黏液樣便等,腸道不規則蠕動,亦可導致腸套疊,這在小兒多見,如腹部癥狀不伴有紫癜、常易誤診“急腹癥”。腹部癥狀型的又稱為Henoch型。臨床稱腹型。
小腸過敏性紫癜
本病典型表現可累及皮膚、胃腸道、關節及腎臟4個器官,四者可單獨出現,也可以1種臟器癥狀為主合并存在。以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疼痛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呈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