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的癥狀在嬰兒期表現,常以異常姿勢和運動發育落后為主訴。雖然患兒的腦損害或者腦發育異常是非進展性的,隨著腦損傷的修復和發育過程,其臨床表現常有改變。如嚴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在嬰兒早期常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以后逐漸轉變為肌張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礙需嬰兒發育到坐甚至站立時才能表現出來。關節攣縮和脊柱畸形等繼發改變也是逐漸發展出來的。可以伴有癲癇、智力低下、感覺障礙、行為障礙等。這些伴隨疾病有時也可能成為腦癱兒童的主要殘疾。
小兒腦癱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引起的原因一般都是在生孩子的時候,窒息造成的,如果以后不進行康復訓練,恐怕無法自理生活。那么,腦癱患者康復訓練怎么做呢?
腦癱患者在床上或者是沙發上玩耍的時候,要側臥位,這樣有利于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還有利于肢體的對稱,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面前放置玩具及懸掛一些彩色鮮艷汽球和鈴鐺,便于抓握玩具,有利于發展上肢功能,還受到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腦癱患者一般長偏于一側,患者的家長要注意,應經常注意使其頭部位于正中線,尤其是躺臥時頭部兩側墊沙袋或柔軟的物體支撐。若有后抑或前傾,家長在孩子身后用兩手自頭頂垂直按壓,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