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的預后與病人年齡、術前有無其他疾患、動脈瘤大小、部位、性質、手術前臨床分級狀況、手術時間的選擇、有無血管痙攣及其嚴重程度有關,尤其是動脈瘤病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伴有血管痙攣和顱內血腫者均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手術者的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手術是否應用顯微手術、術后是否有顱內壓增高(減壓充分與否)等等,都與預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病人年齡大,伴有心、腎、肝、肺等重要臟器疾患以及高血壓者預后較差。
有的病人臨床癥狀很輕,但CT、MRI及血管造影可能顯示血-腦脊液屏障或血腦脊液屏障有障礙及血管痙攣,這些是潛在腦損傷的重要現象。動物試驗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2~4h即可查出廣泛血-腦脊液屏障受損,表現為血流及代謝障礙,盡管其臨床癥狀很輕。
施行動脈瘤根治手術后,80%以上病人能恢復正常,或僅有輕微的神經功能缺失。顯微手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病率。
Ⅰ~Ⅱ級患者術后90%效果良好,Ⅴ級的手術死亡率高達80%以上。
因動脈瘤部位不同,危險性亦不同,后半循環動脈瘤的手術死亡率較高。預后與動脈痙攣有關,核素測定動脈痙攣后腦血流量變化發現,血流量減少 40%以上的患者手術死亡率和致病率比40%以下或血流量正常者要高4倍。CT檢查,動脈瘤直徑>2cm的病人,蛛網膜下腔持續有厚的凝血快,且恢復率僅為27%,死亡率則高至50%,遠不如蛛網膜下腔沒有凝血塊或僅有薄血塊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