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在中醫又稱為腸癆,起病緩慢、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午后低熱及盜汗等。
1、腹痛
一般為隱痛、鈍痛,多發生在右下腹,這與腸結核好發部位在回盲部有解剖學關系。疼痛多在進餐時或進餐后發作,與進餐后胃腸反射、腸運動加快,刺激了病變部位有關。排便后疼痛可緩解。有腸梗阻時,多為持續性鈍痛、陣發性加劇,疼痛劇烈時可為絞痛。
2、腹瀉
排便習慣改變,以腹瀉為常見癥狀。不成形軟便,每日2~4次,有時為水瀉。便血少見,潛血可陽性。回盲部以遠的潰瘍型腸結核,可有柏油便、粘液血便。
3、便秘
有的病人以便秘為主,常見于增生型腸結核患者,但發生率不足10%。典型的腹瀉、便秘交替癥狀少見,如有交替癥狀,為腸功能紊亂的征象。
4、其他表現
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精神疲倦。因發熱、腹瀉長期消耗,可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慌氣短等癥狀。女性可有月經不調,量少,經期遲延;男性可有陽萎,早泄等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