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鼻咽癌放療過程中常會出現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一般發生于放療后2到3周,且隨著放射治療劑量的增加而加重,發生率可為100%,衛生部將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診斷標準分為4度,在出現時,可分度進行護理,具體如下:
Ⅰ度:這是癥狀最為輕微的級別,此時患者無需特殊治療,可加強漱口,超聲霧化吸入,并且患者應做張口運動,預防張口困難,并減少厭氧菌感染的機會。
Ⅱ度:此時癥狀加重,除進行漱口以外,對于患者出現的口腔潰瘍,應用藥物進行局部治療,一般以霧化劑治療,并根據患者口腔黏膜細菌培養的結果,選擇性更換漱口水及霧化液成分。同時應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且進溫食、軟食,注意少量多餐,堅持張口運動。
Ⅲ度:此時的護理應在II度口腔黏膜炎護理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患者此時應禁止使用牙刷,并針對疼痛進行有效治療。患者此時會有明顯的口咽部分分泌物增多,且粘稠不易排出,霧化吸入液中加入糜蛋白酶稀釋痰液。
飲食宜流質軟食或半流質軟食,必要時使用吸管,且注意休息及保暖,預防感冒,堅持張口練習。
Ⅳ度:臨床上很少出現,一旦出現應暫停放療并及時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