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美國患骨關節炎病者近5000萬人,每年因此病而不得不提前退休者占退休總數5%以上,與因心臟病退休的人數不相上下;每年接受髖關節、膝關節置換術10萬人中大部分為骨關節炎患者。從亞洲到歐美,許多重患者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不得不在輪椅上度過余生。因此,在許多人的眼里,骨關節炎已經和“殘廢”劃上了等號。
難道對于骨關節炎患者來說,致殘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筆者采訪了石家莊燕趙醫院風濕免疫科專家唐衛忠主任,唐衛忠主任回答到:骨關節炎所致疼痛及關節功能障礙是中老年朋友致殘的最重要原因。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關節明顯腫脹并伴有積液產生;關節持續性疼痛;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或呈強直、半強直狀態;關節出現畸形;X光片見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骨質增生等。
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關節將逐步骨化、鈣化、最終喪失其正常功能。關節功能喪失后,出現強直狀態、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人只能進行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療法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創傷和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換上的人工關節不具備自身關節的正常功能,容易發生炎癥和排斥反應,在手術治療中的風險也很大,對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很高,很多病人承受不了手術中巨大痛苦不得不中途放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號召“早預防、早治療、防止致殘”,就是要求避免手術治療。
要解決致殘的問題,就必須阻止骨關節炎的病情進展,并從根本上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目前在骨關節炎傳統治療中,消炎止痛藥、激素類用藥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癥狀,不能作用病變關節,阻止病變進展,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還是會因為疼痛和功能障礙而致殘;而物理療法,也只能改善局部微血循環而緩解一時的癥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病變關節還在繼續惡化、發展。其實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是骨關節炎發病的根本原因,而修復關節軟骨的基本物質是氨基葡萄糖硫酸鹽單體。
目前,在全世界先進的、唯一能夠阻止骨關節炎病情發展的物質就是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它是人體軟骨的必需生理物質。外源性的補充氨基葡萄糖硫酸鹽,能夠作為軟骨合成的基本原料,參與軟骨的合成、強化、修補和再生;同時,它還能做為一種刺激物,激發人體自身的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單體的合成,讓體內的“氨基葡萄糖制造工廠”源源不斷的生產建造軟骨大廈所必需的原材料;另外,它還是人體關節腔中的“清道夫”,能有效的清除關節腔中的各種有害酶類和細胞因子,從根本上消除疼痛和功能障礙兩大表現,從而實現有效防止致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