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髓內腫瘤相對少見,約占椎管內腫瘤的10%~15%,較多見于頸段及胸段,80%為神經膠質瘤,其中以室管膜瘤最多,約占55%~60%;其次為星形細胞瘤,約占30%。其他較少見的尚有血管瘤、脂肪瘤、轉移瘤和先天性腫瘤等。病理上主要侵犯灰質,有垂直發展傾向。腫瘤累及脊髓灰質,出現相應的結構損害之征象,如感覺障礙或感覺分離,肌肉萎縮等。椎管梗阻比髓外腫瘤出現得晚。脊髓內腫瘤患者20~40歲者為多,占76.5%。從發病到入院手術2月~14年,平均28月,2年內者占70.5%。
術前準備
1.按神經外科一般護理常規。
2.皮膚準備范圍以病變為中心上下五個椎體的皮膚。
3.手術前夜給開塞露通便。術前12h開始禁食禁水。哺乳嬰兒術前4h禁食。
4.對術前有保留導尿者,夜班護士應用乙醇棉球消毒導尿管,管口包以消毒紗布用夾子夾緊即可,通知手術室護士重新安置無菌集尿袋。
術后護理
1.搬動患者時要保持脊髓水平位,尤其是高頸位手術,更應注意頸部不能過伸過屈,以免加重脊髓損傷。
2.臥位根據手術定臥位,高頸位手術取半臥位,脊髓手術取側臥位,脊髓修補取俯臥位。術后2h翻身三次,翻身時注意保持頭與身體的水平位。宜睡木板床。
3.麻醉清醒后可進流質或半流質,嘔吐暫不進食。
4.觀察血壓每小時測量1次,連續3次,肢體活動每2h1次,連續12次。
(1)高頸位手術:麻醉清醒后觀察四肢肌力活動,注意呼吸情況,術后可能會出現頸交感神經節損傷癥(霍納綜合征:患側瞳孔縮小,眼瞼下垂,眼球凹陷)一般不需處理。
(2)胸椎手術:上肢不受影響。術后觀察下肢肌力活動,術后常會出現腹脹,排泄困難可肌內注射新斯的明0.5mg或肛管排氣。
(3)馬尾部手術:觀察下肢肌力活動度情況及肛周皮膚感覺有否便意,在觀察過程中如發現感覺障礙平面上升或四肢活動度有減退,應考慮脊髓出血或水腫,應立即通知醫師采取緊急措施。
5.截癱患者按截癱護理。
6.術后6—8h不能排尿者給予導尿并保留之,3d后須繼續保留的,應定時膀就沖洗,按保留導尿護理常規。術后禁用熱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