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頸段
①體位按手術時的體位。坐位手術回病房仍取去枕半臥位,仰臥2~4小時可翻身。翻身時需兩人同時操作,同一方向將頸部伸直與軀干水平而翻轉,以免操作不當引起脊椎移動而導致癥狀加重。
②坐位手術病人裹腿的繃帶于術后2小時血壓平穩時可拆去。
③根據脊髓術后護理常規觀察呼吸、血壓、脈搏、肢體活動和肌力測定、感覺平面并記錄于觀察單上。肌力測定標準:0度一肌肉完全不能收縮。1度一可見肌肉收縮,但無肢體定動。2度一能沿床面移動,但不能的抗地心吸力。3度一在對抗地心吸力的方向能作隨意運動。4度一在一定外周阻力下能作隨意運動,力弱。5度一能抗拒外周阻力、正常肌力。
④高頸段手術后可出現兩側膈肌麻痹、咳嗽無力而引起呼吸困難,在觀察時尤其要注意呼吸的變化、四肢末梢及口唇有無缺氧的癥狀,必要時可吸氧或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
⑤手術后由于膈肌麻痹,咳嗽無力加上麻醉劑的刺激,分泌物多而不易咳出,可以幫助吸痰,防止窒息和肺部并發癥,保持呼吸道通暢,增加有效呼吸、減輕腦組織的缺氧。
⑥由于主頸段手術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四肢及軀干無汗液分泌,高熱時皮膚散熱不佳,要做好降溫措施,四肢感覺異常需不斷更換體位。
⑦頸膨大節段手術后可出現霍納氏綜合征(瞳孔不等,但兩側光反應好,瞳孔小的一側并有眼裂狹小、眼球內陷,同時面部無汗,但無明顯意識障礙),這是頸交感神經綜合征。
⑧尿潴留及時保留導尿。
(2)胸段
①體位:胸段手術時采用俯臥位。回病房后取去枕仰臥位,約2~4小時后可翻身,翻身時兩人同時操作保持脊髓水平位,將病人抬起,不在床上拖移,以影響傷口愈合。
②觀察兩下肢活動、肌力及感覺平面,上胸段注意呼吸變化,觀察過程中發現感覺障礙平面上升是不祥之兆,可能為脊髓內出血或脊髓水腫,要及時與醫生聯系。
③胸段手術病人兩上肢盡量不做抱頭、抱胸外展動作,以增加背部皮膚、張力而使傷口錯位,影響傷口愈合。
④尿潴留者給予保留導尿。
⑤胸段拆線一般為12~14日。傷口愈合不佳,要注意有無腦脊液漏。
(3)圓錐、尾骶部
①體位:手術時采用俯臥位,回病房取平臥位。
②由于手術切口近肛門、會陰部、尿失禁的女病人極易污染傷口,因此將敷料四周用火棉膠封口,上面用塑料薄膜蓋住,另外小便時采用俯臥位不讓尿液弄濕敷料,如敷料污染要及時更換。
③一般2周拆線,拆線后注意觀察有無腦脊液漏。
(4)康復護理
①預防尿路感染。因為脊髓手術后排尿困難將有一個階段,做好導管護理、防止并發癥尤為重要。保持外陰及導尿管的清潔。定時夾、放導尿管,鍛煉膀胱括約肌的收縮功能。鼓勵病人多飲水以排除尿中尿酸鹽類結晶物。自覺有排尿感覺要考慮拔管,但先要測量殘余尿,若殘余尿多于50ml時,仍需插尿管。
②由于脊髓病人感覺減退,因此外地人用的熱水水溫不宜過高,以20~30℃為宜,冬天不能有熱水袋等直接取暖,以防燙傷。
③截癱病人由于神經功能障礙,皮膚營養差,極易發生褥瘡。因此癱瘓病人要定時變換體位,骨突部可墊以海綿、氣圈等物以防壓破皮膚,翻身時要將身體抬起,不要在床上拖拉以防擦傷皮膚。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保護皮膚。若發生皮膚破潰要及時換藥,防止破潰加深發展。
④截癱病人做出好功能位的護理,癱瘓肢體要急取早期鍛煉,以防廢用性肌萎縮和骨、關節的強直,為防止足下垂可自制上形夾板,把足底垂直頂在上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