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是指生長于脊髓及與脊髓相鄰的組織結構,包括神經根、硬脊膜、脂肪組織、血管等處的原發或繼發腫瘤。其文獻報告為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40歲多見,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1.5:1。我科從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脊髓腫瘤病人23例,均經手術切除,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齡20~65歲,平均38歲;病程2月~5年,平均15月。臨床表現:首發癥狀為頸、胸、背、腰、骶部疼痛者13例;肢體乏力、行走不穩、癱瘓12例;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11例;不同程度的括約肌功能障礙5例。腫瘤位于頸段5例;胸段11例;腰骶段7例。結果:治愈12例;好轉11例。
2 術后護理
2.1監測生命體征術畢將患者入監護室進行監護,護士及時向手術醫師及麻醉醫師了解術中情況,監護儀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高頸段腫瘤者要特別注意觀察呼吸,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處理,同時密切觀察體溫,若體溫超過38.8度,及時給予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以減少高熱對機體的不良影響。
2.2臥位患者術后常規睡硬板床,根據手術部位確定臥位,高頸段手術患者取平臥位,限制頸部活動,頸部兩側用砂袋固定,保持頭部正中位。其余部位的脊髓腫瘤患者術畢取平臥或側臥位,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即給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時翻身1次,采取軸線翻身,即翻身時保持頭、頸、脊柱呈一條直線。
2.3觀察傷口敷料
隨時觀察傷口敷料情況,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注意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如有滲血滲液應立即更換。
2.4四肢肌力觀察患者麻醉清醒后,護士便開始觀察記錄各肢體肌力情況,并跟術前比較,如發現肢體活動度較術前減退,即肌力下降應考慮脊髓出血或水腫,應立即報告醫師采取措施。
2.5疼痛護理本組病例中有大部分患者表現為病變部位的疼痛,術后仍有疼痛的癥狀,并且有的患者術后的疼痛比術前嚴重。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疼痛護理,教會患者用自我放松法和注意力轉移法來緩解疼痛,并告知患者這種疼痛是暫時性的,會逐漸好轉,適當活動關節,可有助于減少疼痛的癥狀;疼痛嚴重時,可遵醫囑給予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