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
絕大多數繼發于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女略多于男。
腸結核癥狀一:腹痛
因病變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見于右下腹,觸診時可發現局限性壓痛點。
疼痛亦可位于臍周,系回盲部病變牽引所致,疼痛一般較輕,呈隱痛或鈍痛,亦有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常于進餐時或餐后誘發,此為進食引起胃回腸反射或胃結腸反射所致;餐后疼痛系病變的腸曲痙攣或蠕動增強,因而疼痛常伴有便意,便后可使疼痛緩解。
增生型腸結核并發腸梗阻時,腹痛主要為絞痛,并有腸梗阻的相應癥狀。
腸結核癥狀二:腹瀉與便秘
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癥狀之一,這是因腸曲炎癥和潰瘍的刺激,使腸蠕動加速、排空過快以及繼發性吸收不良所致。
排便一般每日2-4次,多為糊狀便,輕者僅含少量粘液,嚴重者腹瀉可每日多達10余次,便中有粘液及膿液,血便較少見。此外還可間有便秘,糞便呈羊糞狀,或腹瀉一便秘交替出現。
腸結核癥狀三:腹部腫塊
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腸壁局部增厚形成腫塊。當潰瘍型腸結核和周圍組織粘連,或并有腸系膜淋巴結核等,均可形成腫塊而被捫及。
腹塊常位于右下腹,中等硬度,可有輕壓痛,有時表面不平,移動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