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精神分裂癥患者,我們不僅要在治療方面給與積極的鼓舞與幫助,而且還要在日常生活中給患者更多的支持與理解,只有這樣,精神分裂癥患者才能排除萬難,為穩定病情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這部分精神病患者,生活上又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來看看。
改變居住環境
關愛精神分裂癥患者,首先要從他的起居下手。喧嘩吵鬧的環境不適宜患者修養,還有可能會加劇病情,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家人要懂得為精神病患者布置一個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避免刺激到患者的情緒和大腦。在臨床醫學的案例中,有不少精神分裂癥患者都被送往到了幽靜的鄉村生活,而實驗結果表明,這些患者的精神狀態均得到了比較好的改善。
改變相處的氛圍
有調查顯示,大約有6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都有被家庭暴力史侵害,或經受繼父、繼母毒打的歷史,又或者長期處于一種被歧視的環境之下生活。因此,對于患者出院后的人文氛圍,家屬應著手改變,而不能繼續重返原地。
預防外來刺激因素
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群,在思維和情緒上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刺激和入侵,例如一類過于兇險、悲劇類型的影視讀物,都會讓患者看了產生一種難以壓抑的負面情緒,最終加劇了精神病的病情。
制止不良習慣
大部分的臨床醫學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癥人群大都存在行為異常等問題,即使是在家中,他們也會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傷害自己、自殘或者是輕生的行為,這個時候,作為他身邊的親人,需要及時予以糾正和告誡,以免釀成大禍。如果患者的精神狀態較為不佳,建議家屬可雇請護工加以看護,以免因無人看守的情況下患者自身作出危險的行為。
親人要加倍呵護
醫學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和修養期間,來自于患者家人和朋友的關愛和呵護,對精神病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救治良劑。很多時候,患者會出現自閉、消極、抑郁的情緒和心態,有時候甚至會離家出走。這個時候,親人需密切留意患者的情緒變化,以便及時作出阻止。另外,來自于親密朋友的心理輔導對患者的精神恢復都是大有幫助的,有空需多跟患者交流,吐露心事,并且要學會聆聽和安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這樣久而久之,患者自然就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心態和情緒也豁然開朗起來。
以上所提及到的事項,都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作為家人或親屬,更應把這些牢記在心,以在休養的過程中,給與患者更加多科學、有效的治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