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呼吸系統常見的慢性傳染病,多在人體抵抗力底下的時候發病。具衛生部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結核病人500萬,肺結核病人占全球肺結核病人的1/4,局世界第二位。每年約有15萬人死于結核病,我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 “特別引起警示的國家和地區之一”。結核病疫情居高不下,80%的病人來自農村,知識缺乏,治療療程太長,經濟匱乏,抗結核藥的副作用、耐藥菌感染、家庭支持等因素影響肺結核患者的治愈。讓結核患者接受早期治療、聯合用藥、服藥適量、規律服藥全程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肺結核的發病率、死亡率、作為醫務人員義不容辭。
2011年至今我科室共治療結核病人350例男260例、女90例16-81歲。
接診時我們嚴格按照我中心制定的入院流程熱情接待病人,免費拍胸片,免費做痰檢。經確診為肺結核病人應該向其闡明治愈性,解除患者認為是不治之癥的擔心,登記患者或者家屬的的聯系電話,家庭住址便于隨訪。肺結核患者領藥后醫生應該根據病人體重年齡等實際情況制定服藥方案并詳細的告訴病人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以及禁忌的食物。
每月患者來取藥一次都要熱情接待詢問病情好轉程度,行肝功能,血尿常規及心電圖的檢測,注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隱私權。要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清胸片各種化驗的結果,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對于病人的提問,應該給予及時解釋保持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行疾病,需要高度重視飲食營養,叮囑患者優質蛋白飲食,合并糖尿病的糖尿病飲食,合并通風的低嘌呤飲食,合并心臟病的低鹽低脂飲食。
強調藥物的治療作用,并適當解釋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讓病人意識到藥物以治療作用為主,只要得到及時的處理,副作用是可以控制的,口服用藥督導人員應該做到送藥到手,看藥入口,服下再走的原則,杜絕漏服藥,自行停藥,斷續用藥及拒絕用藥的現象發生。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療程長,病人需要有毅力長期服藥并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很多病人具有焦慮,恐懼,回避,擔心的心理,醫生應該對不同病人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疏導,增進醫患關系,貼近患者,讓患者相信醫務人員能治愈疾病,解除世俗增添的復雜壓力。
有研究表明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結核認知存在顯著差異,并且接受教育這服藥依從性為100%化療有效率為97.5%。督導次數是提高依從性的保護因素。醫生應該反復講解肺結核的有關知識,注重溝通技巧:80%的病人來自農村,個別病人不識字,給予家屬健康宣教,家屬督促也是至關重要的,我所采取了宣教欄的健康宣教和下鄉宣教,心里專家說,人的記憶中25%來自視覺,15%來自聽覺,二者結合可達到70%的效果。宣傳冊子+視頻播放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采取通俗易懂的語音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取得良好的效果,成功病例做模范講解,讓病人看到治愈的希望及治療過程中應該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不至于中斷治療等現象的發生,病人臥室應該每天消毒,通風,被子要日曬,用專用痰盂盛痰,每天要更換消毒液,杜絕隨地吐痰的習慣。注意休息、飲食戒煙戒酒堅持服藥,定期復查。
結核患者大多來源于邊遠的山區,文化程度低,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和人文關懷至關重要。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宣傳日,把結核病防治及宣傳看成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在學校,醫院等人群聚居的地方定期開展宣傳活動,讓跟多的人了解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只要我們針對每個環節切斷結核病傳播工作,結核病的傳染是完全可以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