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可見到各種良性、惡性及過渡階段的血管瘤,正確地認識這些血管瘤對其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及預防都有重要意義。
1、肝臟良性血管瘤
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占一般人群的0.7%~7%. 大多數血管瘤較小,無癥狀,常在超聲波檢查、剖腹探查或尸解時發現<1.5cm的血管瘤超聲下表現為強回聲團,這在肝臟惡性腫瘤少見。 為證實這強回聲團的性質,應在6mo內重復超聲檢查. 較大的血管瘤在超聲下很難做出準確診斷,因其可表現為高回聲,也可表現為低回聲或高低混合回聲。
2 肝臟惡性血管瘤
這些罕見的高度惡性腫瘤可能來源于內皮細胞,因為在這些患者血中可發現一種內皮細胞標記物—Ⅷ因子相關抗原,當然不是在所有患者都能見到. 此外,某些形態學研究提示血管肉瘤來自肝竇狀隙的內皮細胞。 有人曾報告,接觸氯化乙烯、二氧化釷或砷劑的患者,見到從竇狀隙內皮細胞發育不良到血管肉瘤的連續過程。血管肉瘤癌前病變的特點是肝細胞和竇細胞混合增生,合并有肝竇擴張和大量的肝 竇周圍膠原沉積,之后是從內皮細胞衍化來的瘤細胞過度生長. 這種小葉內發展最初并不破 壞正常的肝小葉結構,但逐漸發展將導致肝細胞板的破裂,形成類似紫癜肝的充血間隙. 在 更晚期階段,梭狀細胞硬結節形成,并可發生壞死和出血。
3 罕見的肝血管瘤
上皮樣血管內皮瘤是一種起源于上皮細胞的特殊腫瘤,首先在肺和軟組織中發現. 有人報告一組原發于肝的上皮樣血管內皮瘤,顯微鏡下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表現為血管通道內襯以單層豐滿的內皮細胞;
第二種酷似成人的血管肉瘤。雖然竇內播散超過主要的腫瘤團塊,但常常見不到梭狀細胞灶和肝內門脈及中央靜脈腫瘤侵犯。血管腔內常見有造血活性,支撐血管成分的基質常常是纖維,含有許多分散于整個腫瘤的小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