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需要長期臥病在床修養,有些人甚至來呢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這樣就需要依靠他人的護理來保證他們的個人衛生,如果護理不到位,壓瘡就有可能產生,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關于壓瘡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吧。
骨科患者的壓瘡成因及護理方法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形成潰爛和組織壞死。壓瘡好發于身體受壓或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處。骨科病人因牽引固定或手術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長期臥床,成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現將骨科病人常見壓瘡成因分析及對策綜述如下:
>>>>相關閱讀:骨創傷的表現和早期并發癥
一、成因分析
(一)骶尾部壓瘡:
骶尾部壓瘡位列骨科壓瘡首位。骨科病人多需臥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損傷,胸腰椎骨折,下肢牽引固定及手術后病人。骶尾部成為病員身體主要的支撐點,壓瘡成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骶尾部的生理結構是導致壓瘡發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無肌肉附著,缺乏脂肪保護,緊貼床鋪,長期受壓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容易發生壓瘡。另一方面,骶尾部屬視野不易察覺處,如果不能做到及時翻身抬臀減壓,病員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不了解,骶尾部極易發生壓瘡,壓瘡極易發展下去。
2、病員自身條件導致壓瘡的客觀原因?;颊吒啐g,瘦弱,肥胖,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術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
3、高溫與潮濕是造成壓瘡的環境因素。研究表明: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組織代謝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血時,溫度升高將增加壓瘡的易發性。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濕會浸潤皮膚組織,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膚水腫;有害物質易于通過且利于細菌繁殖,使得上皮組織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引起壓瘡。潮濕皮膚較干燥皮膚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出5倍。
(二)足跟部壓瘡:
足跟壓瘡多由牽引石膏固定所致,體質瘦弱,營養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發人群。足跟部處肢體的遠端,血運不良,肌肉脂肪附著少,是壓瘡發生的內在因素,牽引固定則是壓瘡發生的外在因素。皮膚牽引時小腿上皮套因牽引錘的牽拉,使皮套下滑,牽引重力集結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壓;骨牽引病員的患足會不自覺呈外旋下垂狀,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壓在帆布墊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則由于石膏直接卡壓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礙,導致足跟部壓瘡發生。足跟部壓瘡在骨科壓瘡中排第二位。
(三)其它部位壓瘡:
枕頜帶持續牽引容易致下頜部壓瘡;骨牽引患者由于體位不正確的體位,大腿根部兩側易卡壓在勃朗氏架上;皮膚牽引帶膝部兩側鎖扣易卡壓膝部兩側;鎖骨固定帶的鎖扣及鐵環易卡壓肩背部,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性壓瘡,在骨科臨床護理中不容忽視。
二、護理對策
1、護理人員加強責任意識,提高護理技能;病員及陪護增強主觀能動性
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預防壓瘡的重要性,相關知識與??谱o理技能;對夜間壓瘡的高發期強調責任意識,采取有力的獎懲措施。針對病員與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的缺乏與思想的麻痹,應落實宣教,講明利害關系,做到主動配合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