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女性在應屆月經前7~14天(即在月經周期的黃體期),反復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癥狀,月經來潮后癥狀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緒障礙更為突出,以往曾命名為“經前緊張癥”、“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近年認為本病癥狀波及范圍廣泛,除精神神經癥狀外還涉及幾個互不相聯的器官、系統,包括多種多樣的器質性和功能性癥狀,故總稱為“經前期綜合征”。
另外,還有一些疾病也與女性生理周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應該引起高度的注意。
月經帶來七種疾病
月經性關節炎
有些女同志在月經期間可出現關節疼痛,尤以膝關節痛為多見,可伴有關節輕度腫脹和深部壓痛,走路(尤其下樓梯)時加重。有學者認為,經期體內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引起水、鹽代謝紊亂,當機體水鹽積聚過多時,可出現關節腫痛、腹脹及乳房脹痛等癥狀。
月經性皮疹
有些婦女每逢月經來潮前后無任何其他病因,在口唇或鼻翼周圍出現小米粒狀皰疹,有灼熱、刺癢感,或在胸背、四肢等部位見到丘疹、紅斑、小皰等多形性皮疹,這些皮疹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卵巢分泌的孕酮增加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故屬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月經性牙痛
有些青春期少女在行經前后可發生牙痛,但多呈一過性發作。有些婦女還伴有牙齦充血、紅腫及自發性出血等癥狀。這多因經期體內雌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內的特殊受體,致使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腫大,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而誘發。一般到月經干凈后,齒齦腫脹得以緩解,牙痛也隨之消失。>>>女性拔牙應避開月經期
月經性哮喘
少數年輕婦女由于體質虛弱,月經失調,當月經來潮時,常可引起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大量分泌乙酰膽堿,促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使哮喘發作。
月經性氣胸
有少數婦女月經來潮時,可突然發生胸悶、氣急,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癥狀。其特點是患者年齡為24-40歲之間;胸部病變多在右側胸腔;發病時間往往處在行經前72小時至來潮后72小時內,非月經期不發病。
月經性精神病
絕大部分發生在青春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有失眠、頭昏、多汗、口干、手足冷、食欲差等先兆。也有些少女突然發作,表現為神態失常、狂熱興奮、煩躁多語,進有哭喊、驚恐不安或呆滯、幻想、拒食及嗜睡,其癥狀與精神病患者相似,持續時間約一星期左右,無需特殊治療,月經期后停止發作,恢復正常。
月經性心絞痛
有的婦女因月經周期變化而發作心絞痛。美國醫學會雜志曾介紹這類典型病例:某中年婦女發生心絞痛連續5年之久,盡管做過多種檢查,仍未明確診斷,直到她在一次劇烈發作后回顧病史,才意識到每次心絞痛幾乎都在月經來潮前2-3天發作,經醫生跟蹤觀察,結果確診為“月經相關性心絞痛”。
誰是元兇
每個月的那幾天,都是女性頗為煩惱的日子。有規律、無疼痛地過了還算好,如果碰到不按規律“辦事”的時候,更夠女性朋友們煩的了。許多女性發生月經失調后,只是從子宮發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生活因素。殊不知,許多你往往沒意識到的不良習慣,都可能是導致月經失調的原因。
合理飲食讓那些日子不再憂慮
女人如花,月經是花期的標志,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伴隨著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如期而至的月經能讓人感覺踏實、身心舒暢。可是,在許多女人的眼里它又是個負擔,為什么呢?因為她們的月經不夠規律、不夠正常——周期或長或短,經量要么太多、要么太少、要么就是淋漓不凈,經期前后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舒服,特別是痛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過度消瘦、缺鐵性貧血、濫用性激素(如豐乳產品、避孕藥)、過度煙酒,都在不經意間給女性的身體造成傷害。
有著如此困擾的女性朋友,你可曾想過從自身的營養上找找原因,或者從飲食上想想辦法?
氣血失調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發病機理。婦女以血為本,血賴氣行,凡傷于血,必影響及氣;傷于氣,必影響及血,故條理氣血之法,病在氣者,當以治氣為主,佐以補氣、理氣之品。而月經綜合癥大多由平素抑郁,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機不利,血行不暢,氣血瘀滯而為病。血府逐瘀膠囊中桃花、紅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養血活血;柴胡、枳殼疏肝理氣;桔梗、川牛膝一升一降,調理氣機,疏理肝氣,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