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指正常止血功能發生障礙所引起的異常情況,由血管壁異常、血小板數量或功能異常、凝血機能障礙所引起的,表現為自發出血或輕微損傷后出血不止。
由于止血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急診出血的患者更易造成診斷上的疏忽或延誤,因此正確的診斷和處理出血患者必需基于對凝血機制的理解。
出血性疾病比較棘手, 很多人會想要知道該病的癥狀,下面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出血性疾病的護理方法。
家庭護理要點
因該病為終生性疾病,而發病時,常較重,所以家庭內的預防和護理對于病人的預后和日常生活質量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1.病人及親屬要對該病有充分的思想認識,親屬要給予病人足夠的關心和愛護,病人自己要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生活觀念,做好自我護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發作和提高生活質量。
2.出血的預防和護理
(1)“出血的預防和護理”,特別注意避免創傷,到醫院看病時,要向醫生、護士講明病情,盡可能避免肌肉注射。家庭內做好各種安全防范,盡量避免使用銳器,如針,剪、刀等。
(2)平時在無出血的情況下,作適當的運動,對減少該病復發有利。但有活動性出血時要限制活動,以免加重出血。
(3)關節出血時,應臥床,用夾板固定肢體,放于功能位置,限制運動,可局部冷敷和用彈力繃帶纏扎。關節出血停止,腫痛消失后,可作適當的關節活動,以防長時間關節固定造成畸形和僵硬。 3.出血量較大導致貧血者,要加強貧血的護理。
綜上所述是關于出血性疾病的護理方法,希望可以幫助您了解出血性疾病。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