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絕大多數繼發于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
多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很多腸結核孩子們都想知道什么是腸結核的并發癥呢,針對腸結核的傳染途徑這個問題,本文給出下面的解答以便我們了解腸結核的并發癥。
腸結核的并發癥
腸梗阻
本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增生型腸結核。潰瘍型腸結核由于鄰近腹膜粘連使腸曲遭受牽拉、束縛和壓迫,或因腸潰瘍愈合而有瘢痕收縮,可使腸腔狹窄引起梗阻。
梗阻多系慢性進行性,常為部分患者,程度輕重不等,遷延時間較長,可嚴重地影響患者營養狀況。少數可發展到完全性腸梗阻。
腸穿孔
發生率次于腸梗阻,居第2位,主要為亞急性或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內形成膿腫,潰破后形成腸瘺。急性穿孔較少見,常發生在梗阻近端極度擴張的腸曲,或見于有多段腸狹窄造成的閉鎖性腸梗阻。潰瘍型腸結核雖有腸曲周圍組織粘連,潰瘍一般不穿破進入游離腹腔,但在病情發展快,機體反應差時,潰瘍可向深部穿透,引起急性穿孔。
結腸狹窄
修復過程中,大量纖維組織形成的瘢痕可引起結腸狹窄和腸梗阻,多見于結腸遠端。
潰瘍出血
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癥亦是一個重要原因。往往因出血量大而需要治療。
癌變
癌變的發生與疾病時限和病變范圍有關,病程越長,范圍越廣,癌變越多。發生率約5%,比無結腸炎者高10倍,多見于結腸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臨床表現
1.腹痛是本病常見癥狀之一
疼痛多位于右下腹,反映出腸結核好發于回盲部的病理特征;然而也可在中上腹或臍周,系回盲部病變引起的牽涉痛,經仔細檢查可發現右下腹壓痛點。
疼痛性質一般為隱痛或鈍痛,有時在進餐時誘發,由于回盲部病變使胃回腸反射或胃結腸反射亢進,進食促使病變腸曲痙攣或蠕動加強,從而出現疼痛與排便,便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在增生型腸結核或并發腸梗阻時,有腹絞痛,常位于右下腹,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腸型與蠕動波。
2.大便習慣異常
由于病變腸曲的炎癥和潰瘍使腸蠕動加速,腸排空過快,以及由此造成的繼發性吸收不良,因此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腹瀉常具有小腸性特征,糞便呈糊樣或水樣,不含黏液或膿血。不伴有里急后重。
一般每天排便約2~4次,如果病變嚴重,涉及范圍較廣,則腹瀉次數增多,有達每天十余次者。潰瘍涉及乙狀結腸或橫結腸時,大便可含黏液、膿液,但便血者少見。此外,間有便秘,大便呈羊糞狀,腹瀉與便秘交替。在增生型腸結核多以便秘為主要表現。
3.腹部腫塊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
系極度增生的結核性肉芽腫使腸壁呈瘤樣腫塊。在少數潰瘍型腸結核合并有局限性結核性腹膜炎者,因其病變腸曲和周圍組織粘連,或包括有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也可出現腹部腫塊。腹部腫塊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較固定,中等質地,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