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入治療適應證
Eqachi(1974)首先報道應用球囊擴張技術治療下腔靜脈膜性閉塞獲得成功,為治療布加征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國內相繼也開展了此項手術,該方法以其較好的有效率、微小的創傷、安全、經濟、快捷、并發癥少等優點,特別是近年研制的超聲導管和切割導管、生物可降解支架和帶肝素膜支架的臨床應用,使介入治療成為布加綜合征Ⅰ、Ⅱ型的首選術式和主要方法。筆者掌握的適應證為:球囊擴張術,可用于Ⅰ型病人,對Ⅲa型病人球囊擴張加支架置入術。
2 術中常見并發癥及護理
(1)下腔靜脈損傷:此并發癥的發生率與術者的技術熟練程度有關,主要是導絲造成下腔靜脈穿孔、出血,術中一般不給病人止痛、鎮靜藥,嚴密連續記錄病人癥狀、生命體征,有條件可行心電監護。
(2)急性心功能衰竭:主肝靜脈或下腔靜脈開通后,大量血液涌入心臟,回心血量驟增,增加了心臟負荷,容易出現急性心力衰竭。要求術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建立好靜脈通道,一旦出現心力衰竭表現,囑手術醫師擴張球囊,并同時應用強心劑和利尿劑。
(3)肺栓塞:由于開通后附壁血栓脫落而造成,此時應嚴密觀察病人癥狀、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小栓塞一般不引起癥狀,大栓塞應按急性肺栓塞處理。
3 術后護理
(1)體位:如果沒有禁忌證,應囑病人頭高斜坡位,減少下肢血液回流,防止心力衰竭和栓塞。
(2)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術后每30min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血氧飽和度并記錄,注意各項指標的變化。
(3)嚴密觀察穿刺側肢體:因筆者多采用的是下肢靜脈入路,在術后穿刺部位加壓包扎以防穿刺部位血腫形成或出血,故每30min觀察1次,注意患處有無出血、血腫,并注意下肢血供,有無腫脹。術后8h用束帶固定穿刺側下肢,以減少活動,減少出血,防止支架移位。
(4)術后48h臥床,對不習慣床上排便者,術前1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