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聽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一種病,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風濕是很普遍但是也比較讓人迷惑的疾病,因為患者的癥狀相差很大,治療也各有不同。在風濕的診斷中,許多患者都不明白抗“O”是什么意思。下面介紹一下。
有些人認為只要是抗“O”高就是得上了風濕病了,但是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抗O高和風濕病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更不是什么類風濕!抗“O”就是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寫ASO。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能溶解紅細胞,所以這種產物被取名為“O”溶血素,人體感染了A組溶血性鏈球菌后,“O”溶血素在體內作為一種抗原物質存在。為了測定這種能中和鏈球菌溶血素“O”的抗體含量,就稱為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通過這項實驗所檢測到的數值就是很多患者朋友見到的抗“O”。
因此,抗“O”高并不意味著已經得上了風濕病,不能盲目的進行認定。抗“O”的升高只是提示了感染過上面提到的這種細菌,而這種細菌是呼吸系統感染最常見的,成人90%以上都會感染過,那什么時候才有意義呢?數值進行性升高,或合并有ESR、CRP等升高,合并有臨床癥狀,如發熱、盜汗、乏力、納差、咳嗽、咳痰、心慌、皮疹、手抖、關節痛、尿頻、尿色發深等等才有一定的意義,出現在兒童時尤其需要重視,這時要積極診治才可以。如果只是感冒后發現抗“O”升高,什么不適也沒有就沒有必要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了,更不要以為自己得了風濕病,用些毒性更大的抗風濕藥物,這樣只會給健康帶來更大的損害!
由此可見,風濕的診斷需要正規,而且患者千萬不能對于一些檢查的結果疑神疑鬼,最后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損失,一般抗“O”高的結果是比較常見的,這只是代表著患者感染過溶血性鏈球菌,而不是得上了風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