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的治療仍是風濕病學的一大難題,但隨著對疾病的認識,治療的策略也在不斷地更新和進展。70年代傳統的治療方案是“金字塔”治療模式,(如圖),即對RA病人依次選用一線、二線、三線藥。最后是試驗性治療。進入90年代人們認識到在二線藥未用之前,骨已發生侵蝕,病程已超過二年,此方案不利于早期控制病情,因而涌現出了倒“金字塔”方案,即優先使用強作。用的抗風濕藥,次序為上述的倒轉。還有下臺階方案,即開始治療用多種藥物聯合“包抄”(將NSAID、抗瘧藥、金制劑、MTX、激素,五種藥同時使用八見效后,然后把組合藥物逐漸分別停用,最后以一種副作用小的藥物長期維持使用。還有波浪式治療,是在一種基本藥物治療基礎上,隨病情加重進行加強治療,見效好轉后再返回原基礎治療。無論哪一種方案,早期使用慢作用藥治療RA已經漸成為全世界風濕病學專家的共識。
由于RA是一異質性疾病,治療必須高度個體化,絕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疾病的進展程度和藥物長期使用帶來的效益與副作用,權衡利弊,選用方案。良性局限型只需要NSAID和/或羥氯喹,或雷公莫須藤一種藥物治療。活動期可加用MTX或青霉胺。進展侵蝕型則需要MTX和其他慢作用藥聯合化療。在聯合治療初期為盡早控制疼痛癥狀,應加用小劑量激素或NSAID。病情緩解后應根據病人的耐藥性,保留1—2種慢作用藥小劑量長期維持。以防復發加重。對聯合用藥的利弊說法不一,但大多數學者主張頑固進展型RA采用聯合用藥,一般選用二種慢作用藥聯合,重癥者可選用三種慢作用藥聯合。選用的原則最好作用在不同環節上阻礙炎癥過程,并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并避免合用相同毒副作用的藥物;同時劑量減少到能達到療效的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