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臨床以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該病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獲得終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診斷要點
1、病前2~3周有與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密切接觸史。
2、發熱與皮疹(斑丘疹、皰疹)同時發生,或無發熱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軀干、頭、腰處多見。皮疹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疹→結痂,不同形態皮疹同時存在,痂蓋脫落后不留疤痕。
3、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西醫治療
水痘為良性自限性疾病。患病后應隔離患兒,注意護理,預防并發癥,發熱可臥床休息,口服抗組胺藥可控制劇烈瘙癢。有高熱者可酌情給
予退熱劑。病情嚴重者及有并發癥者以及2~12歲兒童,早期用阿昔洛韋20mg/(kg·d),可減輕病情,促使皮疹很快結痂,縮短病程。青少年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韋800mg/次,5次/d,5~7天;伐昔洛韋(萬乃洛韋)300mg,2次/d,7天;或噴昔洛韋50mg,每8h 1次,7天。對阿昔洛韋耐藥者可用膦甲酸400mg/(kg·d)靜脈點滴,每8h 1次,直至治愈。對重癥大皰型出血型、壞疽型新生兒水痘,亦可早期靜脈滴阿昔洛韋(無環鳥苷)、阿糖腺苷、干擾素等。
局部外用1%含酚爐甘石洗劑、0.5%酞丁安(酞丁胺)搽劑、1%噴昔洛韋霜,有繼發感染者外用膿皰疹泥膏、汗皰泥膏或莫匹羅星(百多邦)軟膏。水痘性角膜炎可用0.1%碘苷(皰疹凈)眼藥水或利巴韋林(病毒唑)眼藥水點眼。
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風毒犯表
證:發熱輕微,鼻塞流涕,偶有噴嚏及咳嗽,疹色淡紅而潤,皰漿清亮,點粒稀疏,軀干為多,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脈浮數或略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滑石、萆薢。
2、熱毒蘊結肌膚
證: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赤唇紅,便秘溲赤,痘大而稠密,疹色紅赤或紫暗,皰漿較混,根盤紅暈顯著,口、眼等處亦見疙疹或潰瘍,舌苔黃糙而干,脈滑數。
治法:清營解毒。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
3、風熱濕阻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除濕。
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10g,菊花6g,牛蒡子10g,杏仁10g,板藍根30g,銀花10g,連翹6g,苡仁10g,車前子(包)10g,蘆根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4、血熱毒盛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清營湯:黃連6g,黃芩6g,黃柏5g,梔子5g,生地10g,玄參4g,竹葉10g,銀花10g,連翹10g,丹參6g,麥冬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三黃擦劑外用,每日3次。
2、糜爛化膿者用青黛膏,外用每日3次。
3、口腔粘膜潰爛者用青吹口散外吹,每日3次。
4、如意金黃散30g,化毒散1.5g,百部酒100g。混勻外涂,每日3次。
三、單方驗方
(1)銀花20g,甘草3g,水煎服,1劑/日。
(2)野菊花15g,路邊菊15g,金沙蕨30g,水煎服,1劑/日。
(3)苦參3g,浮萍15g,芒硝30g,煎水外洗,2次/日。
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要是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請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我們的專家會為您做詳細的介紹,最后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