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肝細胞損害嚴重。從臨床醫學研究來看,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后果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肝硬化,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專家建議患者一定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那么,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能不能治好?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療有哪些措施?
在臨床上分為I型、Ⅱ型和Iii型。目前國人中比較常見的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檢測到丙型肝炎抗體標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緩慢發病,約占70%,少數可呈急性發病,約占30%。病人常表現為乏力、黃疸、肝脾腫大、皮膚瘙癢和體重下降不明顯等癥狀。病情發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現腹水、肝性腦病、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還常伴有肝外系統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為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療原則主要是抑制異常的自身免疫反應,緩解肝內炎癥和消除癥狀,恢復肝功能,保持代償狀態和減少并發癥等。應注意休息,補充營養,禁酒和避免藥物性損害,但最重要的還是免疫抑制劑治療。
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療指征主要根據炎癥活動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損程度。如若病人出現癥狀明顯,病情進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轉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轉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況時,可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經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后,65%的病人可獲得臨床、生化和組織學緩解。
那么,自身免疫性肝病治療到底應該如何?專家表示,盡管自身免疫性肝炎長期不予治療可能會發展到肝硬化,但是,也不必過于緊張,只要大家自覺地定時查體,有病及早就醫,就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