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臟為相對特異性免疫病理損傷器官的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S)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以及這三種疾病中任何兩者之間的重疊綜合征,常同時合并肝外免疫性疾病。其診斷主要依據特異性生化異常,自身抗體及干組織特征。下面是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常識介紹。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藥物治療
(1)環孢菌素A(CyclosporinA)
少數常規治療失敗的病人改用環孢菌素A治療,可取得誘導病情緩解的效果。多中心臨床觀察證實,環孢菌素A在誘導緩解后,繼續用低劑量強的松與硫唑嘌呤聯合治療可獲得病情持續緩解。環孢菌素A治療一般副反應較小,病人能很好的耐受。
(2)他克莫司(tacrolimus)
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活性,曾在少數病人臨床試用,3mg/kg,每日2次。丙肝治療費用>>>患者關注
(3)類固醇一布德松(budesonide)
是第2代糖皮質類固醇藥物,口服可在肝臟發揮90%首過效應。全身副反應較低,初步臨床試用證實具有降低ALT的效果,但對本病的治療結果令人失望。
(4)環磷酰胺
有報道環磷酰胺1~1.5mg/kg聯合皮質激素治療(起始量為ling/kg,逐漸降低劑量)獲得組織學好轉,以后改為維持量,每日2.5~10mg皮質類固醇和50rag環磷酰胺隔日一次。
(5)麥考酚(mycophenolatemofetil)
是一種新免疫抑制劑,用于器官移植,MMF通過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降低淋巴細胞的增殖,可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