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作為一種發病機理不明的疾病與許多疾病有關聯,且由于最初的臨床癥狀與病毒性肝炎癥狀相似,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S)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以及這三種疾病中任何兩者之間的重疊綜合征,常同時合并肝外免疫性疾病。因為危害比較大,所以患病了就應該及時去治療,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的介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療方法有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療方法
免疫抑制治療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病,已有數個隨機對照實驗來研究免疫抑制藥物的療效。但尚無足夠的證據支持免疫抑制劑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病有效,包括糖皮質激素、環孢素A、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有研究報道提示對于合并SS或AIH伴IgG升高患者,可合并應用免疫抑制劑,但需警惕藥物不良反應。秋水仙堿有抗炎、抗纖維化作用,但研究并未發現它與UDCA聯用對延緩病情進展優于單用UDCA。
常規治療
皮質激素是初始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療的首選用藥。現常用潑尼松或潑尼松龍單一治療,或與硫唑嘌呤聯合治療,常規的治療可以使60%~80%的病人病情緩解,在一些病例中纖維化也可以逆轉,而且接受治療的肝硬化患者的10年生存率超過90%,因此對于活動性肝硬化患者接受皮質激素治療是很必要的。
藥物治療
(1)類固醇一布德松(budesonide):是第2代糖皮質類固醇藥物,口服可在肝臟發揮90%首過效應。全身副反應較低,初步臨床試用證實具有降低ALT的效果,但對本病的治療結果令人失望。
(2)環磷酰胺:有報道環磷酰胺1~1.5mg/kg聯合皮質激素治療(起始量為ling/kg,逐漸降低劑量)獲得組織學好轉,以后改為維持量,每日2.5~10mg皮質類固醇和50rag環磷酰胺隔日一次。
(3)麥考酚(mycophenolatemofetil):是一種新免疫抑制劑,用于器官移植,MMF通過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降低淋巴細胞的增殖,可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4)環孢菌素A(CyclosporinA):少數常規治療失敗的病人改用環孢菌素A治療,可取得誘導病情緩解的效果。多中心臨床觀察證實,環孢菌素A在誘導緩解后,繼續用低劑量強的松與硫唑嘌呤聯合治療可獲得病情持續緩解。環孢菌素A治療一般副反應較小,病人能很好的耐受。
(5)他克莫司(tacrolimus):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活性,曾在少數病人臨床試用,3mg/kg,每日2次。
以上就是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療方法有什么”的詳細介紹,患者飲食結構要合理,每日攝入營養要均衡,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少量的脂肪。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可幫助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