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氣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寒冷季節發病,出現咳嗽、咯痰,尤以晨起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狀,粘稠不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時,癥狀迅速加劇。因此,一旦患者有此癥狀應盡早治療。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緩解期的治療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的醫療管理目標是康復治療和防止發作。常用的預防治療措施有酪蛋白(核酪注射液)肌內或皮下注射,每周2次,每次2~4ml;氣管炎菌苗皮下注射,每周1次,劑量從0.1ml開始,每次遞增0.1~0.2ml,直至0.5~1.0ml為維持量;凍干卡介苗肌內注射,每周2次,每次1ml。它們一般在秋末冬初進行,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或防止發作。也可以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予以扶正固本治療,提高免疫功能。據報道,一些植物多糖制劑,如黃芪多糖、靈芝多糖、人參多糖有良好的調節免疫功能作用,服用方便,可以減少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和改善癥狀。
2、急性發作期及慢性遷延期的治療
應以控制感染、祛痰為主,喘息型加用平喘藥和氧療。
(1)控制感染
①發作初始,咽喉干澀、干咳少痰時,雖主要是由病毒引起,但對于老年患者亦應給予3~5天的廣譜抗生素,如復方阿莫西林片每次2片,3~4次/d。干咳少痰伴低熱,或咳白色黏痰而痰檢未見細菌者,應考慮是由支原體、衣原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療首選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霉素片0.15g,2次/d。
②痰呈黃色說明中性粒細胞增加,痰量不多而咳嗽劇烈者應考慮軍團菌或支原體感染,治療首選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霉素片0.15g,2次/d;痰量多者可能系細菌所致。
③對體質虛弱或應用強效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病程遷延不愈者應高度警惕真菌感染,必要時可選用抗真菌藥如氟康唑片100mg,2次/d,療程至少2周。
(2)祛痰
常用的藥物有溴己新(沐痰舒,鹽酸溴環已胺醇)30mg,3次/d,口服;羧甲司坦(化痰片,羧甲基半胱氨酸)50mg,3次/d,口服;溴己新(必嗽平)16mg,3次/d,口服;甘草流浸膏(棕色合劑)20ml,3次/d口服等。痰黏稠難以咳出者可以采用超聲霧化吸入。老年體弱患者常咳嗽無力,除給予祛痰劑外應重視加強護理,如拍背、吸痰等。除劇烈刺激性咳嗽影響休息者外,不宜單獨使用鎮咳藥,以免痰液潴留和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3)平喘
喘息型發作在控制感染的同時應給予平喘藥。具體長期治療方案可參閱我國1997年修訂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間歇發作或輕度持續發作——按需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藥,效果不佳時可選擇加用口服β2-受體激動藥控釋片,或茶堿控釋片;中度持續發作——按需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藥+口服茶堿控釋片,糖皮質激素吸入(200~600μg/d),夜間哮喘可吸入長效β2-受體激動藥或加用抗膽堿能藥物;重度持續發作——規律吸入β2-受體激動藥和抗膽堿能藥,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吸入(>600μg/d)或口服。抗膽堿能藥可以同時舒張支氣管和減少黏液分泌,更適用于喘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