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用什么藥最好?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臨床分期、癌細胞的分化程度,患者周身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決定。因為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但也要采用藥物治療進行綜合治療。
一、孕激素藥物治療
多用于手術或放療后復發或轉移的病例,也用于腺癌分化好、早期、年輕、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孕激類藥物作為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值得推薦。孕激素還可降低術后陰道復發率,故還可廣泛地應用手術后或放療后的輔助治療。
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作用機制,目前認為是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使其從惡性向正常子宮內膜轉化,抑制癌細胞DNA和RNA的合成,減少分裂,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繁殖,最后腫瘤被增生或萎縮的內膜所代替。
常用藥物有
醋酸甲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17-羥已酸孕酮(17-OH progesterone caproate)、和18-甲基炔諾酮(norgestrel)等。
甲孕酮
又名安宮黃體酮。短效可供口服;長效(depo-provera)用于注射,200~400mg,肌注,每周2次,用3~6個月,或用至12周后改維持量200mg/d。口服較少應用,通常為開始5~6周,每周至少口服3mg,以后400mg/d,長期服用。子宮內膜癌用什么藥最好?
甲地孕酮
商品名婦寧片,40~160mg/d,口服12周后,改維持量500mg,每周2次。
已酸孕酮
500mg/d,肌注,每日1次,12周后改500mg,1周2次,共6個月。
孕激素類藥物治療內膜癌的客觀療效在30~35%,持續緩解以至痊愈約90%。
孕激素類藥物為非細胞毒性藥物,安全性高,而毒性很少。常見的副反應有輕度水鈉潴留和消化道反應,其他可有高血壓、痤瘡、乳腺痛等,0.6%可有過敏反應,但無1例造成死亡。對心、肝、腎功能有損害者宜慎用。
二、抗雌激素藥物治療
三苯氧胺(tamoxifen)為一種非甾體類抗雌激素藥物,本身有輕微雄激素作用。它與雌二醇競爭雌激素受體(ER),占據受體而起抗雌激素的作用。服本藥后,腫瘤內PR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療。通常用晚期病例、術后復發或轉移者。可單用(孕激素治療無效)或懷孕激素,或與化療藥物合并應用。
劑量20mg/d,口服,數周后效果不顯,可加倍應用。有報道,首次應用的負荷量為80mg/d。副反應有惡心、嘔吐、皮疹、潮熱、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陰道流血、高血鈣等。
三、化療的藥物治療
多用于晚期或復發的轉移患者。有條件能進行癌組織PR、ER測定者,當受體陽性時首選孕激素治療;當受體陰性時,則更多采用化療。無條件測定受體時,癌細胞分化良好,應選用孕激素,分化不付款不遠千里選化療。
1、單一藥物化療:5-FU與CTX應用較多,療效較肯定。
2、聯合藥物化療多藥聯合化療取代單一化療是近代抗癌治療的趨勢。內膜癌聯合化療方案有:
(1)ADR(37.5mg/m2)與CTX(500mg/m2)靜脈,療程間隔21天,客觀有效率62.5%(Muggia等,1977)。
(2)DDP(60mg/m2)、ADR(50mg/m2)和CTX(600mg/m2),療程間隔28天,客觀有效率57.1%(Koretz等,1980)。
(3)VCR(長春新堿1.5mg )、ADR(40mg/m2)、CTX(500mg/m2)靜脈,加5-FU500mg/m2靜注2天,療程間隔21天,客觀有效率50%(Kauppila等,1980)。
子宮內膜癌用什么藥最好?聯合化療方案,更多傾向于和孕激素類藥物同時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