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的治療應在早期使用大劑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為盡快控制病情,開始時即用青霉素及鏈霉素聯合注射,同時取耳道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便再換用敏感性藥物。凡鼓膜穿孔小,排膿不暢,或鼓膜未穿孔,應行鼓膜切開術,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經形成膿腫,可切開排膿。若引流不暢,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現可疑并發癥時,應立即行乳突切開術。
一、乳突炎早期治療
倒向及局部治療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應及早應用大劑量抗生素類藥物,改善局部引流,炎癥可能得到控制而逐漸痊愈。若引流不暢,感染未能控制,可出現可疑并發癥時,應立即行乳突切開術。
單純乳突切開術是在完整保留外耳道壁的情況下,清除乳突腔內全部氣房的病變組織,不觸動鼓室結構,保持原有聽力的手術。手術目的是清除乳突內氣房、鼓竇及鼓竇入口的化膿性病變,建立乳突、鼓竇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及乳突炎癥消退,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適用于急性融合性乳突炎、隱蔽性乳突炎、已出現并發癥或有并發癥可疑者。
手術要點
局麻或全麻。耳后切口,暴露乳突骨皮質,于顳線下外耳道上棘后上方三角區磨(鑿)除骨壁進入鼓竇,依次追蹤乳突氣房,徹底清除乳突病變組織,使乳突術腔“輪廓化”或“骨骼化,注意勿損傷聽骨及鼓室腔,碘仿紗布一端置于鼓竇底部,一端露于切口下端,縫合切口上端,根據滲液情況3~5日抽出紗條。
二、乳突炎治療方法
乳突氣房粘膜及骨膜的化膿性炎癥。多伴發或繼發于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匿性3種。
1、急性乳突炎
多見于兒童。致病菌毒力強,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或中耳排膿不暢,是促使該病發生的原因。感染擴展至乳突,引起氣房積膿,骨質融合壞死;臨床癥狀較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劇烈,或耳流膿后癥狀不緩解,耳后乳突部紅腫壓痛,X射線乳突片可助診斷。該病治療除積極采用抗生素外,部分病例應行鼓膜切開術或乳突鑿開術,以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
2、慢性乳突炎
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所并發,單純型者致乳突氣房發育障礙,乳突呈硬化型。危險型者則可致乳突骨質破壞,其中骨瘍型者可致鼓竇及乳突骨質壞死,肉芽組織形成,乳突片可見鼓竇擴大,乳突骨質破壞。膽脂瘤型者,膽脂瘤經上鼓室、鼓竇擴展至乳突,X射線片可見典型邊緣清楚的空洞。乳突病變侵蝕周圍鄰近骨質,可致成乳突皮質、骨性耳道后壁、半規管、面神經管、腦膜板及乙狀竇骨板破壞,當急性發作時,引起嚴重的顱外及顱內并發癥,因此,一旦確診乳突骨質破壞,應立即行乳突手術,清除病灶,預防并發癥。
3、隱匿性乳突炎
主要發生于小兒,特點為完整鼓膜后面隱藏的進行性炎癥病變,致病菌多為嗜血流感桿菌,多由于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徹底治愈,化膿性病變侵及骨質致成,常易漏診致成并發癥發生,應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