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常擴展到皮下組織。致病菌大多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體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細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導致癤的發生。癤常發生于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頸、頭、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多個癤同時或反復發生在身體各部,稱為癤病。常見于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
最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后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后,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范圍擴大。再數日后,膿栓脫落,排出膿認,炎癥便逐漸消失而愈。
癤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并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癤腫的臨床表現
1、有頭癤
患處皮膚上有一紅色結塊,范圍小于3cm,灼熱疼痛,突起根淺,中心有一膿頭,出膿即愈。
2、無頭癤
皮膚上有一紅色結塊,范圍小于3cm,無膿頭,表面灼熱,觸之疼痛,2~3天化膿,潰后多迅速愈合。
3、螻蛄癤
多發于兒童頭部。臨床常見兩種類型,一種是堅硬型,瘡形腫勢雖小,但根腳堅硬,潰破出膿而堅硬不退,瘡口愈合后還會復發,常為一處未愈,他處又生;一種是多發型,瘡大如梅李,相聯三五枚,潰破膿出而不易愈合,日久頭皮竄空,如螻蛄串穴之狀。不論何型,局部皮厚且硬者較重,皮薄成空殼者較輕。若無適當治療則遷延日久,可損及顱骨,如以探針或藥線探之,可觸及粗糙的骨質,必待死骨脫出,方能收口。
4、癤病
好發于項后發際、背部、臀部。幾個到幾十個,反復發作,纏綿不愈。也可在身體各處散發癤腫,一處將愈,他處續發,或間隔周余、月余再發。患消渴病、習慣性便秘或營養不良者易患本病。
癤子開始為小的紅色腫塊,逐漸變大,里面充滿膿汁。有如下癥狀
1、癤子周圍疼痛、壓痛。
2、癤子頭為黃色或白色,中間有膿汁。
3、大多數癤了都會出頭,可此排出膿汁,個別的癤于由周圍的組織吸收。大多數的情況2周內就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