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下地行走了,可以再開始旅游了!”今年高壽90歲的朱大娘高興的說。朱大娘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旅游的人,每年都會到全國各地旅游。但是,近三年來,由于膝關節疼痛,不能走遠路就只能在家里了。今年春節后,就不能行走了。朱大娘和家人都很著急,看了很多的醫生,吃了很多的藥,效果都不佳。去了多家醫院的骨科就診,骨科專家看了朱大娘的膝關節X線片,都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晚期,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關節軟骨完全磨損,骨與骨摩擦,導致關節疼痛,無法行走,需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才能從根本上去除病痛。但是,朱大娘已經90歲了,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當地醫生都顧慮患者90歲高齡,內科疾病多,手術風險實在太大,勸其保守治療。朱大娘很著急,不能走,只能坐輪椅,那么生活質量太差了,就不能實現今年末去臺灣旅游的愿望。于是,朱大娘多方打聽后,來找以老年病專長的醫院咨詢。茹主任詳細檢查后,給予了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康復的答復。朱大娘喜出望外,立即住院接受治療。
經過嚴格、詳盡的術前準備,茹選良主任為患者實施了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手術歷時3小時,過程順利,術后朱大娘在醫生們的精心指導下,順利康復;術后3天扶拐下地了,術后2周拆除縫合線出院。已經可以自如地行走了,朱大娘的臺灣旅游夢想就要實現了。
許多老人暮年以后,雖然身體還可以,但是卻會漸漸出現下肢沉重、膝蓋僵硬,上下樓困難甚至不能行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人老腿先老”。由于下肢的關節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負荷最重的運動器官,在幾十年的生命長河中關節的自然磨損尤其厲害,所以最早出現老化。醫學上把這種骨關節因為自然磨損而出現的老化稱之為“骨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的退行性變一般都是大的關節先受到損壞發生變化,膝關節是人類最大的關節,也是負重最大關節。
治療骨關節病的方法有很多,得了骨關節退行性變也并不可怕,早期可以用藥物和理療等方法控制病變的發展。但是,骨關節的退行性變是人體自然衰老不可抗拒的過程,保守的方法是無法進行徹底治療的。雖然現代醫學可以通過人為的手段使骨關節衰老的過程減慢,但是卻不能終止它的發生。就像醫學能夠讓人長壽,卻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一樣。中晚期的時候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是做關節鏡手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值得指出的是,現代的人工膝關節置換已經不是真正的“換關節”了,并不是像人們想象的“換軸”,即“切掉壞關節換一個人工關節”,而僅僅是換掉病人已經壞掉的關節面,就像不拔掉壞牙只給壞牙安裝一個“牙套”。不僅手術創傷大大減小,人工關節面的使用壽命更長,而且還給病人保留了再次治療的機會。
部分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好死不如爛活著”。其實,沒有生活質量,生活不能自理,在輪椅上度日,生活的價值難以體現,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懼怕手術,懼怕手術風險及相關并發癥,懼怕手術失敗的后果。其實現代醫學已經非常發達,有各種措施可以預防和處理老年患者術中和術后的各種并發癥,出現并發癥和意外畢竟少數,通過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老年人可以重新恢復正常步態,重新可以獲得快樂的老年生活,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