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治療
輕度和中度近視,可配以適度凹透鏡片矯正視力。高度近視戴鏡后常感覺物象過小、頭昏及看近物困難應酌情減低其度數,或戴角膜接觸鏡,但后者如處理不當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發癥。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在角膜周邊部(瞳孔區以外)作8~16條放射狀切口,可使角膜中央變平坦,以降低眼的屈光度,達到矯治近視的目的。一般對2~8D近視眼的矯正效果好,其矯正效果與切口深度,放射狀角膜切開的條數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區的大小有關。但此種手術對角膜造成一定損傷,處理不當可出現角膜穿孔、內皮失代償及感染等嚴重并發癥,而且遠期效果尚未完全確定,故對此手術應采取慎重態度。
遠視治療
遠視眼,如果視力正常,又無自覺癥狀,不需處理。如果有視力疲勞癥狀或視力已受影響,應配戴合適的凸透鏡片矯正。遠視程度較高的,尤其是伴有內斜視的兒童應及早配鏡。隨著眼球的發育,兒童的遠視程度有逐漸減退的趨勢,因此每年還須檢查一次,以便隨時調整所戴眼鏡的度數。除配戴凸鏡矯正外,還可以用角膜接觸鏡矯正。
散光治療
一般輕度而無癥狀者可不處理,否則應配柱面透鏡片矯正,近視性散光用凹柱鏡片,遠視性散光用凸柱鏡片。
手術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希望正在變為現實。角膜結構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它的屈折率為+43D,占眼球總屈光率的2/3,所以改變角膜曲率是治療屈光不正的主要選擇,已開展的治療屈光不正的手術方法主要是人為改變角膜的曲率達到治療屈光不正的目的。
我國屈光性手術方法有板層角膜成形術(ALK)、手動板層角膜切除術(MLK)、激光角膜熱成形術(LTK)、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PRK)、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等。其中ALK、MLK因手術復雜,精度不如準分子激光,未推廣開展;LTK適宜遠視、散光,在我國僅各別單位作為研究目的在應用;而RK、PRK、LASIK在我國無論從設備數量、病例數量、臨床研究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此外,我國也已開展鏡片植入性的屈光不正矯治。
溫馨提示
屈光不正的患者都希望能早日摘下眼鏡,但并不是所有的屈光不正患者都能進行手術治療,術者必須嚴格掌握屈光性角膜手術的適應癥。
受術者年齡應在18歲以上,60歲以下,因為18歲以下眼睛尚處在發育階段,屈光度還會發生變化;60歲以上可以在作白內障手術的同時用人工晶體矯正屈光不正。屈光度數穩定在2年以上,盡量排除進行性近視。矯正視力0.8以上;無其他眼病及眼科手術史,身心健康;無影響傷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患者自愿接受并能配合治療。
術前還應進行眼科常規檢查、散瞳驗光、角膜地形圖檢查、角膜厚度檢查、主觀驗光等周密的檢查,戴角膜接觸鏡者需脫鏡2周以上再進行檢查。如已決定行屈光性角膜手術,應明確告訴受術者各種術式的優缺點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患者也應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