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癥狀為胸痛,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通常位于左胸部或胸骨后,可向左上臂、頜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時疼痛部位可在上腹部、頸部等部位。疼痛常持續20分鐘以上,通常呈劇烈的壓榨性疼痛或緊迫、燒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難、出汗、惡心、嘔吐或眩暈等。
1、監護和一般治療。
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監護3~5日,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1周下床活動,2周在走廊內活動,3周出院,嚴重者適當延長臥床與住院時間。
2、鎮靜止痛。
用嗎啡或杜冷丁肌注,4~6小時可重復一次。煩躁不安者用杜冷丁和非那根肌注或靜注。
3、調整血容量。
入院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平衡。
4、縮小梗死面積措施。
溶栓治療:可使血運重建,心肌再灌注。發病6小時內,有持續胸痛,ST段抬高,且無溶栓禁忌癥者,可選用尿激酶或鏈激酶加入生理鹽水中30分鐘內滴入,繼用肝素抗凝治療3~5天。如有條件亦可采用冠狀動脈內溶栓;硝酸甘油:該藥能直接擴張冠脈,解除冠脈痙攣,增加側支循環,縮小梗死面積;發病最初幾小時,β阻滯劑能使心肌耗氧量降低,縮小梗死面積;倍他樂克視病情調整用量。硫氮唑酮用于非Q波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療。
5、抗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預防性用于易產生室顫、發病6小時內的初發年輕患者;一旦發現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速),立即用利多卡因靜注,早搏消失后,可持續靜點;發生室顫,盡快采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室速療效不滿意時,也應及早采用同步電復律;對緩慢心律失常,常可用阿托品肌注或靜注;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可安置臨時起搏器;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用洋地黃類、異搏定類藥物不能控制時,可同步電復律。
6、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療。
肺水腫時首選硝普鈉靜點,同時用嗎啡、速尿、西地蘭,并須監測血容量、血壓、心排血量及肺毛楔入壓,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如能維持血壓,可加用硝普鈉。有條件者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可提高存活率。
7、急性心肌梗死二期預防。
出院前利用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超聲心動圖、放射性同位素運動試驗,發現有癥狀或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和嚴重心律失常,了解心功能,從而估計預后,決定并實行冠狀動脈造影,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或冠狀動脈搭橋術,以預防再梗死或猝死。
8、生活與工作安排。
出院后經2~3個月,酌情恢復部分或輕工作,以后部分病人可恢復全天工作,但要避免過勞或過度緊張。
當心肌梗死患者遇到緊急情況時,注意不要驚慌,首先應停止任何主動活動,平臥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鐘可重復使用,有條件應吸氧;若含服硝酸甘油3片仍無效,或疼痛持續超過20分鐘,應立即呼叫救護車,或直接轉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時心臟急救的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