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心臟病在日常生活中發病率極高,疾病在生活中怎么進行良好的預防手段,完全取決于了解疾病常識的程度有多少,重視它的程度有多深,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然而心臟病更是如此,復發性很高,了解常識非常有必要。那么下面由專家進行相關知識的詳細講解:
妊娠合并心臟病在圍生期有三個最危險的時期,分別為妊娠第32~34周,分娩期和產后三日內(產褥早期)。特別是分娩期是心臟負擔最重的時期,此時心臟病孕婦極易發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病孕產婦主要死亡原因。那心臟病孕婦該如何防治心力衰竭呢?
妊娠期
1、決定能否繼續妊娠:凡不宜妊娠的心臟病孕婦,應當于妊娠12周前行治療性人工流產。妊娠已超過12孕周,應密切監護,加強產前檢查,積極防治心力衰竭,使之度過妊娠和分娩期。而對于頑固性心力衰竭病例,為減輕心臟負擔,應與內科醫師配合,在嚴密監護下行剖宮取胎術。
2、加強產前檢查:妊娠20周以前每2周一次,20周后每周一次。發現早期心力衰竭征象,應立即住院。孕期經過順利者,也應在妊娠36~38周住院。
3、防治心力衰竭
⑴休息:保證休息,每夜睡眠10小時以上,避免過勞和情緒激動。
⑵飲食:要限制過度加強營養而導致體重過度增長。體重每月增長不超過0.5kg,整個妊娠期不超過12kg為宜。保證合理的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鐵劑的補充。適當限制食鹽,一般每日不超過4~5g。
⑶預防和治療引起心力衰竭的誘因:1)預防上呼吸道感染;2)糾正貧血;3)治療心律失常;4)防治妊娠高血壓疾病或其他合并癥和并發癥。
⑷動態觀察心臟功能:1)定期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2)測定心臟射血分數、每分排出量、心臟排血指數及室壁運動狀態。
⑸心力衰竭的治療:1)妊娠期孕婦血液稀釋、血容量增加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使孕婦血液中藥物濃度較低,但同時孕婦對洋地黃類藥物耐受性較差,故不宜預防使用洋地黃類藥物。2)妊娠晚期發生心力衰竭,原則是在心力衰竭控制后再做產科處理,應放寬剖宮產指征。3)若為嚴重心力衰竭,內科治療療效不佳,也可邊控制心力衰竭邊緊急剖宮產,取出胎兒,減輕心臟負擔,以挽救孕婦生命。
早期心力衰竭或心功能Ⅳ級者。地高辛0.25mg,每日2次口服;2~3d后改為0.25mgQd,勿用飽和量,以備搶救時用藥。
分娩期
1、陰道分娩的適應癥和處理:
1)陰道分娩的適應癥:
①心功能Ⅰ~Ⅱ級,以往無心力衰竭病史。
②胎兒不大,胎位正常,骨、軟產道無異常及宮頸成熟度好。
③無產科合并癥者。
2)陰道分娩的處理:
(1)第一產程:①安慰、鼓勵產婦,消除緊張情緒;②吸氧、適當應用鎮靜劑如地西泮、哌替啶;③每小時檢查血壓、脈搏、呼吸、心率,并記錄尿量及肺部聽診;④有早期心力衰竭表現時,應取半臥位,高濃度面罩吸氧,給予快速西地蘭0.4mg+25%葡萄糖20ml,緩慢靜注。必要時4~6小時重復給藥一次;⑤產程開始后即給與抗生素預防感染。
(2)第二產程:避免用力屏氣加腹壓,應行會陰后-側切開術,胎頭吸引器或低位產鉗助娩,盡量縮短第二產程。
(3)第三產程:①胎兒一經娩出,產婦腹部壓沙袋;②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縮宮素10~20單位,禁用麥角制劑;③產婦出血過多時,要及時輸血、補液,但要注意輸注速度不能太快。
2、剖宮產指征和處理:
1)剖宮產適應癥
①過去及孕期曾有心衰史,或心功Ⅲ~Ⅳ級,應在心衰控制后的適宜時機選擇性剖宮產。
②紫紺型先心病。
③胸片有肺淤血者(早期心力衰竭)即使心功Ⅰ~Ⅱ級也行剖宮產。
④高齡初產。
⑤有產科及其它內科合并癥者,臀位胎兒較大者也屬次類。
2)、剖宮產的處理:
①麻醉:持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劑中不應加用腎上腺素,麻醉平面不宜過高。
②補液:術中及術后要嚴格限制補液量,24小時總入量<1000ml,速度1ml/min。
③術后應用鎮痛劑。
④不再繼續妊娠者,可同時行絕育手術。
⑤心力衰竭時,先控制心力衰竭再行手術;病情難以控制者,邊控制心力衰竭邊手術搶救。
產褥期
1、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心率,惡露量。產后3日內,特別是產后24小時內仍是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時期。
2、充分休息,必要時鎮靜劑,產后5~7天后試起床活動。
3、哺乳:心功能Ⅰ~Ⅱ級,此次妊娠、分娩經過良好,可允許哺乳,其余均回奶。
4、積極預防產后出血、感染和血栓栓塞。
5、計劃生育要做到位:再次妊娠心力衰竭致死風險較大,產后應避免再孕;不同意絕育術手術者,需嚴格避孕。
以上文章就是有關這方面問題的介紹,相信讀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對您肯定也能有所幫助。在此,專家建議患者和家屬,病發原因還是要去醫院進行科學規范的檢查之后才能確定,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夠及時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