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是因為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體存在與胎兒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體(1gG)引起。因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循環,當母體缺乏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時,母體就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此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則引起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
新生兒溶血病的治療方法
1.胎兒治療對已致敏的孕婦
用益母草500g、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廣木香12g共研成細末、煉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中國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和協和醫院給Rh或ABO不合的孕婦口服黃疸茵陳沖劑(包括茵陳、制大黃、黃芩、甘草等),對防止流產、殆胎、早產及減輕新生兒癥狀有一定療效。
在妊娠早、中、末期各進行10天的西藥綜合治療(維生素K2mg,每天1次,維生素C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靜脈注射1次,氧氣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鐘。維生素E30mg每天3次需要整個孕期服用)了可減少死胎、流產、早產和減輕新生兒癥狀。
由于妊娠越近足月,抗體產生越多,影響胎兒越大,死亡機會越多。若過去史有過死胎或本胎Rh抗體效價由低升高到1:32~64或由高突然轉低;胎心音出現雜音,孕末期腹圍、體重過度增大,或自覺全身乏力、胃納不佳,羊水膽紅素升高,影象診斷有水腫、腹水、肝脾腫大等都得考慮提早終止妊娠。一般在35~38周時引產,力爭L/S比值≥口服苯巴比妥一周(10~30mg每日3次)可減少RDS和增加胎兒肝細胞酶的活力,減輕生后黃量。ABO不合者較輕,很少需要提早終止妊娠。
2.臨產時的處理盡可能準備好獻血員、器械
一般ABO不合以足月自然產為好,Rh不合需提早終止妊娠者可作剖宮產。由于紅細胞在胎內已有破壞,缺氧較明顯,出生時容易有窒息,需作好防范。胎兒娩出應即鉗住臍帶,以免臍血流入兒體過多,加重病情。斷臍時殘端留5~6cm,遠端結扎,裹以無菌紗布,湡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濕潤,以備換血。胎盤端的臍帶揩清表面母血后,任臍帶血自動流入消毒試管3~5ml送特異性抗體及血清膽紅素測定,同時作血常規、血型、有核紅細胞計數,擠勒臍帶會使膠質混入血中,可影響抗人球蛋白試驗的正確性。胎盤需測理后送病理檢驗。胎盤越重,發病越劇。
3.新生兒治療出生時的重點是防治貧血和心衰
有貧血、全身水腫、腹水、心衰者,在抽腹水、臍靜脈放血30~50ml后、立即換濃縮血。生后2~7天的重點是防治黃疸和膽紅素腦病。2個月內應注意嚴重貧血。
對于黃疸和高膽紅素血癥的處理,用光療法及中西藥物后能緩解大多數病例,但盡快移去抗體、減少紅細胞繼續破壞、降低膽紅素濃度、糾正貧血改善缺氧和防止心衰等,還是需要換血。其效果比光療、藥物好,但人力、物力花費較大,并有血栓和空氣栓塞、心臟停搏等危險和感染的可能,故應嚴格掌握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