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人患乙肝這一難題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翁心華教授做客健康訪談節目。翁心華教授對于很多的媒體記者、患者朋友都不陌生,他在慢性乙肝治療領域做了很多工作,為很多患者解決了疾苦。讓我們歡迎翁教授到來!也歡迎廣大網友通過網絡來關注我們今天的訪談。
其次,抗病毒藥物。慢性乙肝和高血壓、糖尿病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慢性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個生物體,我們要把它用強大的藥物壓住。在強大藥力的作用下,它會有反抗。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它會借這個反抗產生病毒變異或者產生耐藥。就像我們在前進的航道上遇到暗礁一樣,這是不可測的。在慢性乙肝的治療中,耐藥的風險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必須引起注意。我們在選擇用藥時應該注意藥物的耐藥風險。
還有一個是安全性。在每個藥物上市以前,已經做過很多的動物實驗,經過一期期臨床試驗,都說明它可以被用在臨床上。
主持人:可能患者會覺得,既然是一個長期管理、長期治療過程,一直在用這種藥,會不會有不良反應?
翁心華:這是必然關注的,這就是安全問題,是藥物在上市后,應用于臨床還要跟蹤監測的。比如有一些藥物,它已經上市了,可是后面出現一些嚴重的心血管反應或者其他反應,這個藥物就會被撤出市場。我們現在的核苷類藥物,最長的有十年歷史,拿恩替卡韋來講,也有五年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從監測結果來看,這五年里沒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安全性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還有一個就是依從性。
主持人:依從性經常是醫生說這個詞,但是患者說什么叫依從性?跟著醫生走是不是依從性?
翁心華:現在我們看到病人依從性不夠,有的病人會自己冒出來很多想法。比如說這個藥物吃到半年以后,他覺得自身情況挺好,病情控制也不錯,他就自行把藥物停掉了。但擅自停藥之后,反而使其病情加重了。
主持人:也經常聽到患者說,某某某用了那個藥挺好,我也想換那個藥吧。
翁心華:也有這樣,他覺得這個藥好,甚至自己把這個藥換掉。有的人覺得這個藥貴,他自己就減量。我們覺得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病人必須要跟醫生溝通,你想換藥,或者有其它想法都,一定要跟醫生溝通以后,再決定怎么辦,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醫生肯定是在正確的指導下來指導患者的治療。總體來講,《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頒布后,醫生會根據《指南》來指導病人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