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靜脈炎簡稱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
下肢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下肢靜脈炎可以發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游走性發作。
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后,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由于血管內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發炎。下肢靜脈炎屬于中醫脈痹、血痹、惡脈、腫脹、筋痹、瘀血流注等癥范疇,多見于中、老年人。其臨床特點為患部腫脹、疼痛,站立或勞累加重,患部皮色加深、皮溫升高。
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治療常見的方法如下
1、一般療法
以預防為主,病后及手術后應盡早進行肢體活動;長期靜脈輸液應定期更換注射靜脈;已發生血栓性靜脈炎,需臥床,抬高肢體30°至疼痛及水腫消失;
2、抗凝療法
局限性淺靜脈炎一般不需要抗凝,廣泛或進行性淺靜脈炎及深靜脈血栓應給予抗凝;
3、抗生素療法
有炎癥者可給予抗生素;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應給予大量有效的抗生素;
4、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治療也可以采用手術療法來解決
有發生肺栓塞危險者可行近端靜脈結扎;出現肢體壞疽需行截肢(趾)手術;四肢有殘留結節條狀物而時常疼痛者,可予以手術切除。
綜上所述是關于血栓性靜脈炎治療方法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會更加有信心,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察覺這些因素,及時治療,讓疾病遠離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