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屬于精神心理科,人們想要改正強迫癥的不良習慣就要從迅速著手身邊的事情做起,包括讀書,勞動,工作,起床,運動等,這是極重要的一點,從這里可以逐漸培養行動為主軸的生活方式。導致強迫癥的病因很復雜,與家庭環境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病發原因還是要去醫院進行科學規范的檢查之后才能確定,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夠及時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了解強迫癥的癥狀表現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強迫癥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臨床上根據其表現,大體可將強迫癥劃分為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兩類。
1、強迫觀念類
強迫懷疑
患者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復產生懷疑;明知毫無必要,但又不能擺脫。例如,出門時懷疑門窗是否關好了;雖然檢查了一遍、二遍、三遍……還是不放心。又如寄信時懷疑信中是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信封是否寫錯了地址,是否貼了郵票等。與懷疑的同時,常伴有焦慮不安,因而促使患者對自己的言行反復檢查。
強迫擔心
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擔心或厭惡,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卻無法擺脫。例如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擔心自己會說錯話,擔心自己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擔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細菌的侵襲等。
強迫性恐怖
若看到棺材、出喪、某個人,立即產生強烈的厭惡感或恐懼,明知不合理,卻無法克制,于是極力回避。
強迫性窮思竭慮
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現象,尋根究底,反復思索,明知缺乏現實意義,沒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復思索: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樹葉為什么是綠色,而不是其他顏色?有時達到欲罷不能,以至食不甘味,臥不安眠,無法解脫。有的患者表現為與自己的頭腦進行無休止的爭辯,欲罷不能,分不清誰是誰非。
強迫聯想
患者腦子里出現一個觀念或看到一句話,便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另一個觀念或語句。如果聯想的觀念或語句與原來相反,如想起“和平”,立即聯想到“戰爭”;看到“擁護……”,聯想到“打倒……”等。稱為強迫性對立性思維。由于對立觀念的出現違背患者的主觀意愿,常使患者感到苦惱。
強迫表象
在頭腦里反復出現生動的視覺體驗(表象),常具有令人厭惡的性質,無法擺脫。
2、強迫行為類
強迫洗滌
常見有強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醫院掛號員,她認為接觸一些腫瘤病人的門診卡可以“傳染”到腫瘤,如她的手再接觸到家門把手,則認為會間接傳染給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總是喊家人開門,她則高舉雙手進入,然后反復洗手,內、外衣服全部換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點夜餐就寢。
強迫檢查
強迫檢查是患者為減輕強迫懷疑引起的焦慮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門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復檢查信中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等等。
強迫性儀式動作
患者總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禍兇吉的固定動作,試圖以此來減輕或防止強迫觀念所引起的焦慮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兇化吉等。這也是強迫癥的癥狀表現之一。
強迫計數
患者見到某些具體對象不可控制地數臺階、電線桿,做一定次數的某個動作,否則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數起。
溫馨提示:谷類中含微量礦物質硒,有振奮精神的作用。碳水化合物抵抗憂郁的作用雖然較慢,卻是最健康、無副作用的。
【參考文獻:《走出強迫癥》《強迫癥心理疏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