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主要是由于心肌供養不足引起的,就是心肌供養和耗氧之間失去平衡的時候,心肌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導致大量乳酸、組胺及緩激肽的產生,刺激心肌而引起心絞痛。所以治療心絞痛的藥物的目的就是減少心肌對氧的需求或增加冠狀動脈供應,而起到緩解心絞痛的作用。抗心絞痛的藥物一般分為四類。
1、硝酸鹽類
如硝酸甘油,用于心絞痛突然發作時,舌下含服可快速緩解胸痛;還有作用持續時間較長的如消心痛、長效心痛治,均用于預防心絞痛的發生。有些人初期服用上述藥物會產生頭痛、頭脹,這是因為藥物同時引起腦血管擴張的結果,只要減少用藥量如先從1/3或1/2片用起,以后逐漸增加到常用量;或者先在飯后服藥,減緩藥物吸收的速度,待習慣后再改為空腹用藥。如果夜間易發生心絞痛,可采用硝酸甘油貼片,這種藥膜每24小時更換一片,將藥膜貼在胸前,藥物可以緩慢均勻地被吸收,避免病人夜間起床服藥。
此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是搏動性頭痛、暈眩、眼內壓及顱內壓升高,青光眼患者慎用。有的可見體位性低血壓等,但一般不嚴重。這類藥物主要用于心絞痛急性發作的病人,也可用于預防心絞痛發作。
2、鈣離子拮抗劑
常用藥物有異搏定、心痛定等,適用于合并心律失常或血壓偏高的患者,以變異型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譯】:變異型心絞痛繼發于大血管痙攣的心絞痛,特征是心絞痛在安靜時發作,與勞累和精神緊張等無關,變可因臥床休息而緩解,并伴有ST段抬高的一種特殊類型,它能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顫)和猝死)療效最佳,常為首選藥物。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療效更為滿意。
常見不良反應有顏面潮紅、暈眩、惡心、嘔吐等,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孕婦忌用。常用量每日3次,每次10—20毫克,口服或舌下含服。
3、β受體阻斷劑
這類藥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樂克等,可用于心率較快的心絞痛病人。這類藥只適用于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者慎用,變異型者禁用。
本品適用于心絞痛合并心動過速患者。近年來有人主張心得安與硝酸甘油聯合應用,效果加強副作用減少,但聯合用藥時,劑量宜小,否則會引起血壓顯著下降。
本品無嚴重不良反應,一般常見的是便溏薄,突然停藥會引起心絞痛復發或心肌梗塞,應逐漸減量,也見心動過緩、低血壓等副作用,心功能不全、傳導阻滯,所以氣管哮喘及肺部阻塞性疾患者禁用。
每日用量30—120毫克,分3次口服。臨床觀察表明,心得安每日在52—117毫克的范圍內,隨劑量加大,療效愈高,但應注意,心得安的個體差異較大,應從小劑量開始使用,逐漸增加。開始每天40毫克,分4次口服,以后每4—5日增加10毫克,直至80—120毫克,癥狀可明顯消失或減輕。
4、中成藥
如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片、復方丹參滴丸、地奧心血康、參芍片等,具有活血化瘀、芳香開竅止痛之功,能夠有效地緩解心絞痛的發作,而且沒有硝酸甘油片所引起的頭脹、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
大多數病人在過度勞累、情緒亢奩或飽餐時發作,這是因為這些因素使心臟對血氧的需求增加,易誘發心絞痛,因此應避免上述因素。
溫馨提示:病人在服“救心藥”時最好取坐姿。一旦心絞痛發作,患者應馬上就地坐下來再服藥。這是因為,站著服藥易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躺著服藥時,體內大量的血液會回流到心臟,加重心臟負擔。服藥時最好不嚼服和吞服。這是因為,舌下毛細血管豐富,吸收快,能直接作用到心臟,彌散到全身。嚼服會讓大多藥物留在牙齒上,效果不好。吞服的作用更大打折扣,因為藥物經過胃腸道,90%的會遭破壞,降低藥效。
【參考文獻:《心絞痛》《冠心病心絞痛》《擺脫心絞痛》】